標籤: 林口長庚醫院

  • 長庚醫院榮獲2021國家新創獎作品

    長庚醫院榮獲2021國家新創獎作品

    記者/周嘉華 台北報導

    林口長庚醫院再次展現醫療結合科技的實力,由骨科部兒童骨科與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及長庚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3000張嬰幼兒髖關節超音波影像,成功研發人工智慧超音波檢測兒童髖關節發育不良系統。此系統的準確率高達95%,可協助醫療人員快速準確的診斷嬰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把握治療黃金期,造福兒童病患。此發明已獲得台灣專利,更榮獲2021年國家新創獎的肯定,並受邀安排於本次台灣醫療科技展「AI醫療創新科技」主題館展出。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高軒楷醫師表示,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骨骼問題,世界各國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到千分之70,台灣為千分之1到2。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若延誤診斷,會造成長短腿、終身跛行、退化性關節炎等後遺症。因此父母與醫療照護人員都必須提高警覺,才能及早發現。

    人工智慧自動判讀髖關節的結構。圖:林口長庚醫院 提供

    高軒楷醫師指出,出生6個月內是治療黃金期,治療方法簡單且效果良好。錯過黃金期則需手術治療,但易有殘餘變形,影響將來髖關節的功能。因此世界各國都將髖關節篩檢列為嬰幼兒保健重點,也視為公共衛生進步的指標。

    髖關節超音波檢查安全且準確,是公認最有效的早期篩檢方法,能大幅降低手術的比例。然而傳統篩檢需要專科醫師及大型超音波設備,門檻較高且設備昂貴,這是目前髖關節超音波檢查無法普及的主要原因。

    高軒楷醫師於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示範工智慧即時偵測出最佳超音波影像。圖:林口長庚醫院 提供

    高軒楷醫師表示,長庚醫療團隊開發的人工智慧超音波,可搭配傳統的超音波儀器或新型的手持式無線超音波儀器使用。能從動態超音波影像中,即時判讀髖關節的構造,精準找出罹患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嬰幼兒。這項發明可節省醫療人員大量的時間,而且提供準確的檢查結果,亦可降低髖關節超音波的操作門檻及醫療院所的投資金額,有利於髖關節超音波檢查的推廣與普及。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主任張嘉獻醫師也指出,此人工智慧超音波檢測系統,可以搭載在輕便的手持式超音波及平板甚至手機上。將髖關節超音波檢查帶到基層診所、坐月子中心及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遠地區,造福當地的兒童。期待每個兒童都能接受髖關節超音波檢查,不再發生因為延誤診斷而造成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