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彩娥 南投報導
南投縣水沙連社區大學國姓分校走讀國姓社,在指導老師潘樵的帶領下進行地方采風走讀課程,同時也安排社區回饋的工作,先後完成《國姓大樹記》及《國姓古橋》2本書,去年更將國姓鄉的咖啡產業,納入回饋計畫,社員們分工合作,經過將近1年的努力,《國姓咖啡香》一書終於順利完成,於7日舉辦新書發表會。
國姓鄉是目前台灣咖啡種植面積最廣的地方,也是第一個取得咖啡產地認證的鄉鎮,目前鄉內有3個咖啡產銷班,數十家的咖啡農戶在鄉內各個角落用心經營,不但讓國姓鄉的咖啡發光發熱,甚至還揚名國際,成為國姓鄉最有代表性的特色產業。
雖然早在民國88年的九二一地震之前,鄉內就有少數的農家在山林間種植咖啡,但是當時產量有限、行銷不易,因此知道的人並不多。直到九二一地震後,基於水土保持和產業轉型的推動,才開始有農民砍除檳榔改種咖啡,於是慢慢地帶動整個國姓鄉咖啡種植的風氣,隨後經過20幾年的努力,才讓國姓鄉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咖啡產區,實屬不易。
南投縣水沙連社區大學國姓分校的走讀國姓社,在指導老師潘樵的帶領下,除了持續進行地方采風的走讀課程外,也安排有「社區回饋」的相關內容,已先後協助地方完成「國姓鄉十大景點票選」的活動,並出版《國姓大樹記》及《國姓古橋》兩本書。民國110年更進一步將國姓鄉的咖啡產業納入回饋計畫當中,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由社員們分工合作、進行採訪書寫,終於在日前順利完成《國姓咖啡香》一書。
在《國姓咖啡香》一書中,除了詳實報導咖啡在國姓鄉的發展歷程之外,還放進3個咖啡產銷班的資料,藉機行銷,另外還有鄉內將近30間咖啡廳的專文介紹,描寫其個別的特色及故事,期待日後讀者能夠按書逐一品飲,藉由喝咖啡的方式來認識國姓鄉的豐富和精彩。
其實,在國姓鄉咖啡產業的發展初期,也曾經有一些有識之士,想透過出版專書的方式來介紹國姓鄉的咖啡,但是總因為機緣未足而作罷,如今這樣的期盼,終於由水沙連社區大學走讀國姓社來完成,這不但是國姓鄉第一本完整介紹國姓咖啡的專書,也是走讀國姓社所有社員個人的重大成就,甚至還可能是水沙連社區大學在進行社區回饋時的一種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