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光之曲幕

  • 歌劇院光之曲幕限定特展 人工智慧演算創造療癒人造風景

    歌劇院光之曲幕限定特展 人工智慧演算創造療癒人造風景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臺中國家歌劇院光之曲幕 T.A.P. Project《如幻似真—人造時代》特展,由策展人蔡宏賢2度領軍,與3組國際新媒體藝術創作者一起探索人工智慧產生的影像與自然的關連,11月25日至明年2月28日,將在歌劇院二樓前廳展出。藝術總監邱瑗說,有別於以往一口氣看完所有作品的安排,這次的佈局有更細膩的思考,展期將會橫跨3個月,每個月播出一個作品。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_《單出曰聲:海》攝影 林峻永_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_《單出曰聲:海》攝影 林峻永_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如幻似真—人造時代》特展靈感來自令人震驚的研究:人類正式向有機的地球告別!國際上有科技研究團隊計算,至2020年底,全球的人造物總重量已超過自然物質;從對大自然、大教堂的敬畏,對火車、電影發明的讚歎,到以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製造的影像,人類對「崇高美學」的典範逐漸轉移。蔡宏賢說,展覽將探索未來數位時代的人造自然樣貌,隨著每天不同時段的溫度和光影變化,看同一個作品,也會有不一樣的身體感。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宣告記者會。歌劇院 提供

    首先登場《人工植物學》,由義大利新媒體藝術天團fuse*運用大量西方圖鑑的植物插畫,透過AI模擬植物的緩慢生長及開花結果,搭配踩踏樹葉、胞子增裂的聲音,靜謐中富含無限生命力,彷若植物的生命小組曲。蔡宏賢表示,大家可欣賞原本為靜態科學圖鑑中的植物,如何轉變為動態,進而加入聲音,得到全新的自然感。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_《人工植物學》2 攝影 林峻永_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_《人工植物學》2 攝影 林峻永_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未來生物圈.Rimiyoho的幻夢世界》由墨西哥視覺藝術家Fernando Sica與奧地利投影表演藝術團隊OMAi,以繪畫投影軟體Tagtool共創,將於明年1月展出。繽紛手繪感的塗鴉、超現實謎樣小生物、生態池包圍,強烈視覺律動充斥感官,搭配迷幻樂曲,彷彿一座散發光與和平的星球,以歡樂氣氛陪伴觀眾度過農曆春節。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_《未來生物圈.Rimiyoho的幻夢世界》2 攝影 林峻永_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_《未來生物圈.Rimiyoho的幻夢世界》2 攝影 林峻永_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明年2月將展出香港新媒體藝術教父林欣傑的《單出曰聲:海》,取材自臺灣海岸,將海浪的運動影像紀錄轉換為視覺與聲音創作,搭配濃縮海浪前後擺動的聲音,增加作品立體感及空寂沉穩的特色,讓展覽氛圍歸於平靜。林欣傑分享,海浪聲除了有自癒力之外,也希望傳達「回家」的感覺。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_《人工植物學》3 攝影 林峻永_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_《人工植物學》3 攝影 林峻永_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歌劇院二樓前廳對我來說很特別,做為一個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沉浸式場地,這個空間的獨特性創造出其他地方無法有的感受。4月的《RE:CAVE》我們以演算法創造虛實宇宙交錯的科技洞穴,讓觀眾感官無限延伸;這次則以『人造洞穴』呼應自然與人共存這件事,可以說建築師伊東豊雄是展覽的第4位藝術家!」蔡宏賢說,在伊東設計的自然洞穴中,透過AI產生影像,不免讓人思考何謂自然?我們又該如何更貼近自然?從《人工植物學》看到《單出曰聲:海》,觀眾可以在充滿生命力的影像中,讓情緒逐漸堆疊,最後豁然開朗。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_《人工植物學》1 攝影 林峻永_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光之曲幕 T.A.P. Project 2022《如幻似真—人造時代》_《人工植物學》1 攝影 林峻永_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臺中國家歌劇院推出光之曲幕多年,從包覆性的投影,到動態、甚至演算的投影,我們也是一步步地在演化!二樓大劇院前廳升級為『音像實驗基地』,透過跨域藝術家的作品,期待帶給觀眾源源不絕的驚喜和不同的體感。歡迎大家親臨現場,穿越、走動或閉眼聆聽,以不同視角沉浸感受光之曲幕的震撼。」

  • 歌劇院〈光之曲幕〉開年第一檔《舞戀.絮語》躍上曲牆

    歌劇院〈光之曲幕〉開年第一檔《舞戀.絮語》躍上曲牆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臺中國家歌劇院〈光之曲幕〉推出應景《舞戀.絮語》,讓舞蹈躍上大劇院前廳19米高曲牆。這已是歌劇院第三次邀請影像設計徐逸君、及跨領域配樂大師聶琳共同攜手為〈光之曲幕〉策展。《舞戀.絮語》展現不同年齡層戀人們的心情與互動,時而幽默可愛、時而優雅浪漫,不論是對戀愛進行式的情侶們、或是執手偕老的夫妻們,《舞戀.絮語》裡一定看得到共鳴!《舞戀.絮語》自2022年1月20日至3月6日,於歌劇院二樓大劇院前廳整點定時播放。

    《舞戀.絮語》中最大亮點「雙人舞」,邀請「三十舞蹈劇場」張秀萍編舞,舞者張琪武、陳宣伶、鍾嘉容、林慧純演出,透過舞蹈探討戀人們的情感互動。圖:臺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舞戀.絮語》以不同的視覺風格代表人生各階段的愛情,可愛的插畫呈現少年時期萌芽的純情;剪影傳達轉大人後充滿綺想的戀情;雙人舞影像演繹戀人間酸甜苦辣互動。影像設計徐逸君表示:「過往在歌劇院曲牆的創作不論是中秋節《月的冒險樂園》、耶誕《NTT魔幻曲牆光影秀》皆以動畫方式呈現,這次回歸表演藝術本質,以舞蹈詮釋愛情,期待透過《舞戀.絮語》讓民眾對劇場有著更多想像空間。」

    《舞戀.絮語》自2022年1月20日至3月6日,於歌劇院二樓大劇院前廳整點定時播放。圖:臺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舞戀.絮語》中最大亮點「雙人舞」,邀請「三十舞蹈劇場」張秀萍編舞,舞者張琪武、陳宣伶、鍾嘉容、林慧純演出,透過舞蹈探討戀人們的情感互動。為了精準呈現舞姿,由雙攝影機自不同角度同步拍攝舞者,再後製為投影模式。徐逸君說明:「當真人影像投射在曲牆上,會被放大檢視,角度或形狀一點點的失準都會被凸顯,需特別設計舞者肢體投射在各角度曲牆上的效果。」他也分享,為了完美呈現舞者貼合曲牆跳舞的模樣,部分動作在拍攝時舞者還得躺在地板上舞蹈,對舞者與影像設計來說都是印象深刻的體驗。張秀萍表示,這次和作品的戀愛「談好久」,自2021年4月開始發展,拍攝需要在4公尺乘4公尺大小的空間內展現出不同的關係與組合,但也因空間限制激發更多創意。

    透過《舞戀.絮語》讓民眾對劇場有著更多想像空間。圖:臺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音樂製作聶琳談到與徐逸君三度合作,兩人皆具「顛覆傳統」的企圖與共識,本次特展描繪愛情不同階段的真實樣貌,創作過程中她幾度有想哭的感覺,歡迎大家一起來感受愛情的酸甜苦澀。本次音樂設計使用敘事的創作方式,以圓舞曲為基底,搭配手風琴及電子音樂,展現「默劇」及「科幻」的獨特奇幻風格。聶琳分享:「推薦觀眾可自在遊走觀賞,感受舞者於身邊跳躍、舞動以及樂音繚繞的獨特視聽饗宴。」

    「歌劇院曲牆的融接投影〈光之曲幕〉自2020年啟動,已邀請十多位藝術家、影像團隊創作風格多變的主題作品,吸引近85萬民眾觀賞。圖:臺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歌劇院曲牆的融接投影〈光之曲幕〉自2020年啟動,已邀請十多位藝術家、影像團隊創作風格多變的主題作品,吸引近85萬民眾觀賞,成為到歌劇院必訪行程之一。今年度,〈光之曲幕〉將以科藝新媒為主軸,未來將邀請各類新媒體藝術家來創作,讓大家在這非典型劇場裡能有多樣的沉浸式科藝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