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人物

  • 天籟音樂的康岳疑似在柬埔寨遭到綁架 番薯哥安全考量取消活動

    天籟音樂的康岳疑似在柬埔寨遭到綁架 番薯哥安全考量取消活動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原定於2024年10月12日在台中市九瀧唐景觀餐廳舉行的番薯秀聯歡餐會,因為天籟音樂的康岳疑似在柬埔寨遭到綁架,所以名製作人番薯哥發表緊急聲明決定取消此次活動。番薯哥提醒,無論是在國內外,安全永遠是首要考量。

    因為天籟音樂的康岳疑似在柬埔寨遭到綁架,所以名製作人番薯哥發表聲明決定取消此次活動。
    因為天籟音樂的康岳疑似在柬埔寨遭到綁架,所以名製作人番薯哥發表聲明決定取消10月12日番薯秀聯歡餐會活動。圖:番薯哥提供

    製作人番薯哥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取消活動是一個負責任的決定,以確保所有參與者的福祉。同時,這也凸顯了在海外活動時,必須有充分的安全措施和應急計劃。希望康岳能夠安全無恙,並且事件能夠得到妥善處理。

    製作人番薯哥
    名製作人番薯哥平常樂善好施[中左]。圖:宋佳景 攝

    康岳的綁架事件在柬埔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不僅影響了他原定於2024年10月12日的演出,也導致製作人薯哥決定取消番薯秀聯歡餐會。這起事件凸顯了柬埔寨風險,以及法律責任和社會影響的重要性。這起事件不僅對當事人造成了嚴重後果,並考慮其可能帶來的廣泛影響。

    九瀧唐景觀餐廳
    天籟音樂的康岳[下左二]疑似在柬埔寨遭到綁架。圖:番薯哥提供

    名製作人番薯哥指出,柬埔寨近年來成為人口販運、詐騙和綁架案件的高發地區,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士都受到牽連。這些案件通常與詐騙集團有關,受害者被騙到柬埔寨後被非法拘禁,並被迫參與詐騙活動。一些受害者通過社交媒體或其他渠道尋求幫助,這類案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並促使各國政府加強對柬埔寨的警惕和合作。

    此次天籟音樂康岳被綁架事件,可能也涉及到這類犯罪活動,導致其在柬埔寨的安全受到威脅,進一步影響了他在2024年10月的演出計劃。這一事件讓番薯哥因安全考量,2024年10月12日番薯秀聯歡餐會因此取消,以避免潛在的風險。

  • 74藝術中心「其樂龍龍」劉美月創作個展揭幕

    74藝術中心「其樂龍龍」劉美月創作個展揭幕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74藝術中心推出了劉美月的茶壺系列創作個展,主題為「其樂龍龍」。這次展覽劉美月以她的本命年龍為靈感,呈現精心創作的「龍生九子」系列作品,展現出她獨特的陶藝風格與深刻的文化意涵。展期自即日起展至11月24止。

    74藝術中心推出「其樂龍龍」劉美月創作個展29日揭幕。圖:宋佳景 攝

    74藝術中心創辦人李文武表示,劉美月是一位專注於茶器具創作的陶藝家,其作品的壺鈕雕塑成為了她的個人特色。她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大自然和傳統文化,並以柴燒技術為主。然而,劉美月並不僅限於傳統的柴燒風格,她專研土質的調配、施釉以及自然裸燒,並通過研究燒製過程中的擺放方位,進行各種創新實驗。這些多方面的嘗試使她的柴燒作品展現出豐富的變化,既保持了傳統的深度,又帶來了獨特的現代美感。

    劉美月是一位專注於茶器具創作的陶藝家,其作品的壺鈕雕塑成為了她的個人特色。
    劉美月是一位專注於茶器具創作的陶藝家,其作品的壺鈕雕塑成為了她的個人特色。圖:宋佳景 攝

    劉美月1964年出生於新北市貢寮鄉的純樸農村。年輕時,她從事家具行業,並一直經營至今。作為一名職業婦女,她在日常工作中面臨壓力,為了紓解壓力,她於2005年開始在文山社區大學學習陶藝。2016年,因緣際會下,她跟隨啟蒙老師呂嘉靖教授,進入亞太技術學院和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就讀,藉此充實自己,並實現完成學業的夢想。這段學習歷程不僅讓她在陶藝上有所突破,也讓她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劉美月大部分的作品都以茶器具為主
    劉美月大部分的作品都以茶器具為主。圖:宋佳景 攝

    劉美月大部分的作品都以茶器具為主、壺鈕雕塑為個人的一大特色、創作靈感來自於大自然及傳統文化為題材。雖然作品幾乎是柴燒、但劉美月努力專研、土質的調配、施釉或自然裸燒及研究擺放方位、多方面的嘗試與實驗。讓柴燒作品也能夠多采多姿、有別於傳統。

    劉美月表示,2024年是她的本命年(龍年),這激發了她創作「龍生九子」茶壺系列的靈感,也是她此次展覽的主題。圖:宋佳景 攝

    劉美月表示,2024年是她的本命年(龍年),這激發了她創作「龍生九子」茶壺系列的靈感,也是她此次展覽的主題。她特別感謝74藝術中心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裡邀請她舉辦個人展覽,對她來說非常具有紀念價值。

    劉美月並不僅限於傳統的柴燒風格,她專研土質的調配、施釉以及自然裸燒,並通過研究燒製過程中的擺放方位,進行各種創新實驗。
    劉美月並不僅限於傳統的柴燒風格,她專研土質的調配、施釉以及自然裸燒,並通過研究燒製過程中的擺放方位,進行各種創新實驗。圖:宋佳景 攝
  • ART365美術館陳傑強《行走的記憶》個展 詮釋科幻機器人

    ART365美術館陳傑強《行走的記憶》個展 詮釋科幻機器人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陳傑強《行走的記憶》個展即日起在ART365美術館展出,這位馬來西亞畫家以機器人玩具為靈感,這次展出了60件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是對童年記憶的回顧,也展現了從單一物件到複合敘事的藝術轉變。陳傑強的畫作以其未調和的油料和刮痕技法,取代了傳統的明確框線,展現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陳傑強作品不僅受到了華碩內湖總部的收藏,更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的目光。展覽將持續至9月29日,為那些對科幻和機器人充滿懷舊情懷的觀眾提供了一次深入探索的機會.

    陳傑強《行走的記憶》個展即日起在ART365美術館展出
    陳傑強《行走的記憶》個展即日起在ART365美術館展出。圖:宋佳景 攝

    陳傑強出生於馬來西亞,高中以前在馬來西亞學物理,2004年來臺求學,2013年優異的成績取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學位,即展開馬來西亞與臺灣往返的藝術生涯,異鄉人的身分使陳傑強處於某種當代的離散(diaspora)狀態,透過繪畫創作不斷地試圖尋求歸屬感,藉此勾勒身份的認同。陳傑強的創作不僅是個人經歷的反映,也是對當代離散狀態下的文化和身份認同問題的評論。陳傑強的藝術生涯證明了跨文化背景可以如何豐富一個人的創作靈感,並在全球化的今天,提供了一個關於文化交流和個人身份的有力視角。

    [左起]陳貺怡教授、畫家陳傑強、ART365總監賴慕芬。圖:宋佳景 攝

    ART365總監賴慕芬表示,陳傑強早期的《玩具》系列,以單一物件承載了攸關家庭記憶、童年想像與身份認同的議題,賦予繪畫諸多沉重的意義;現不惑之年,旅居臺中生活多年,創作迎來了新的轉向。2024年的兩件繪畫作品,《大小孩》和《休息的地方》將多個「單一物件」構築成「複合敘事」。高飽和度的用色,整體以冷色系為主,在一片藍綠交織之中,勻和了暖色調,尤其是黃色,以近乎鵝黃的顏色勾勒出部分動植物的邊緣,對比色相互襯托下,銳利的黃金線使這些動植物閃爍著光芒。

    畫風獨具自我風格
    陳傑強畫風獨具自我風格。圖:宋佳景 攝

    台藝大時期的恩師陳貺怡教授表示,來自馬來西亞的陳傑強,具有細膩的觀察能力,迷人的敘事能力,透過繪畫將生活中瑣碎的片段,重新排列組合成多向度的風景,以未調和的油料鋪陳出物件的主體,刮痕取代明確的框線,難以定義屬於具象還是抽象,畫風獨具自我風格;過去幾年的創作聚焦於機器人玩具系列,以畫肖像的方式,讓其充滿獨立的個性,抒情卻充滿肌理的筆觸,傳遞日常生活中隱身於心裡的澎派情感,強烈對比產生富饒趣味性。

    [左起]ART365總監賴慕芬、畫家陳傑強、創辦人陳國定、音樂家李泰銘。圖:宋佳景 攝

    ART365創辦人陳國定強調指出,美術館致力推廣台灣在地深耕的藝術創作,這場展覽不僅是藝術愛好者的盛事,也是一個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參與的文化活動,讓孩子們能夠親近藝術,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適逢暑期尾聲,邀請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到ART365,欣賞畫陳傑強筆下不一樣的機器人特展。

    。圖:宋佳景 攝
    創辦人陳國定邀請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到ART365,欣賞畫陳傑強筆下不一樣的機器人特展。。圖:宋佳景 攝
  • 拳后林郁婷不畏紛擾 勇奪奧運金牌 郁婷媽媽為女兒驕傲

    拳后林郁婷不畏紛擾 勇奪奧運金牌 郁婷媽媽為女兒驕傲

    世界拳后林郁婷無懼外界紛擾擊退波蘭選手,為中華隊再勇奪一面金牌。林郁婷曾在拳擊亞洲錦標賽、世界錦標賽和杭州亞運拿下金牌,再加上這面奧運金牌,完成「金牌大滿貫」里程碑。林郁婷的媽媽今(11)日凌晨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及支持者一起看轉播,見證女兒奪金,她說,真的很感動,一路看女兒這麼辛苦很不簡單,更為郁婷驕傲。「她不只說承諾,她經過那麼多,她真的是辦到了,在我心目中她永遠是最厲害的。

    林郁婷媽媽(右二)為女兒的堅持不懈感到驕傲。(新北市政府提供)

    侯友宜今(11)日凌晨3點半在新北市府一樓大廳與林郁婷媽媽,及前來應援的熱情民眾們共同見證郁婷奪金的榮耀時刻。

    林郁婷媽媽與侯友宜、支持者揮舞著國旗,為林郁婷歡呼。(新北市政府提供)`

    林郁婷媽媽談到女兒的訓練,她說,林郁婷從小就有一個奧運夢,她一路觀察,想說看女兒是不是能夠堅持,結果不論辛苦、或是有挫折,她都挺過去,真的是辛苦她了,回來要多多擁抱郁婷。

    郁婷媽媽還說,「她也有發Line給我,她說我會干擾到,叫我把社群的媒體都關掉,她會好好的備戰,然後她已經準備好了這次的比賽,讓我很放心。」

    侯友宜恭喜世界拳后林郁婷拿到奧運金牌,這15年一路走來林郁婷走得非常非常辛苦,用她的血跟淚拚出了臺灣之傲、新北之光的榮耀,尤其在奧運這段時間,面對外面不斷惡意詆毀她的人。郁婷拿金牌讓這些人都安靜了,無論外面的風雨,她就是拚、再拚、再拚,所以這塊奧運金牌就叫勇者金牌,冠軍拿回來,證明了所有的所有一切

    侯友宜也恭喜一路走過來非常辛苦的林郁婷的媽媽,給她照顧與疼惜,鼓勵孩子走這條最寂寞的路,郁婷媽媽辛苦了。他也謝謝一路陪著林郁婷成長的阿姨、叔叔、伯伯,我們在地的新北市人,最辛苦的教練一路給她支持走到今天,所以感謝這些人為我們臺灣所付出的一切,謝謝大家。

    為了慶祝郁婷拿到奧運金牌,侯友宜宣布,從8月12日開始,我們叫做郁婷日,林郁婷的日子,8月12日新北安坑輕軌、淡海輕軌免費搭乘1天。新北16座國民運動中心游泳池、健身中心一個禮拜從8月12到18日都全部免費,還有新北市的博物館,一個禮拜全部免費。

    對外界對林郁婷性別的質疑, 侯友宜說,林郁婷就是新北的女兒,小時候就在鶯歌長大,也是鶯歌在地的小孩,她用堅毅、韌性以及戰鬥力奮戰到底,尤其在這段時間,很多外面風風雨雨對她不實的指控,我們要站出來,替她找一個公道,堅持正義。郁婷是新北的驕傲也是臺灣的驕傲,我們繼續打拚、給她支持、疼惜她,讓她可以在拳擊舞台發光發熱

     

  • 台灣拳后林郁婷參賽資格無疑 體育署與中華奧會攜手捍衛選手權益

    台灣拳后林郁婷參賽資格無疑 體育署與中華奧會攜手捍衛選手權益

    針對已經被國際奧會撤銷承認的國際拳總(IBA)5日召開記者會,體育署署長鄭世忠表示,我方身為國際奧會體系的大家庭成員,參與由國際奧會主辦的奧運,林郁婷選手的參賽資格,已獲國際奧會正式公開確認無疑。

    對於國際拳總不顧運動選手的參賽權益,持續發表錯誤訊息,模糊視聽,企圖干擾賽事正常進行,體育署提出嚴正的抗議。中華奧會並已委請律師發出警告信函給IBA,保留法律追訴權,必要時也會提告,後續我方將與IOC緊密溝通聯繫,共同維護選手權益。

    巴黎奧運林郁婷8日凌晨爭金牌關鍵戰。(照片來源/中華奧會)

    自從巴黎奧運女子拳擊開打後,台灣拳后林郁婷就被捲入性別爭議的風波,如今事件暫時告一段落,她也可專心拚戰搶金牌。

  • 「立秋」這半個月 鼠、龍、猴、豬 需要注意健康

    「立秋」這半個月 鼠、龍、猴、豬 需要注意健康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意味秋季的開始。在這半個月,人們會注意到氣溫逐漸下降和日照時間縮短,這是自然界中萬物開始轉向收藏和凋零的階段。在中國傳統中,立秋不僅是農業收穫的象徵,也是一個重要的養生轉折點。古人認為,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促進健康並延長壽命。例如,在立秋之後,人們會開始減少涼性食物的攝入,增加溫補的食材,以強身健體。此外,立秋也是文化活動豐富的時期,許多地方會有慶祝豐收的節日和傳統習俗,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激。

    這半個月,人們會注意到氣溫逐漸下降和日照時間縮短,這是自然界中萬物開始轉向收藏和凋零的階段。
    這半個月,人們會注意到氣溫逐漸下降和日照時間縮短,這是自然界中萬物開始轉向收藏和凋零的階段。圖:媒體中心

    立秋即是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是一個重要的轉換時期,自然界的陽氣逐漸收斂,人們應該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適應季節的變化。在中醫理論中,肺與秋季相關聯,因此秋季被認為是養肺的最佳時機。由於秋季乾燥,容易傷害肺部,所以潤燥和養陰變得尤為重要。適當的飲食調整,如選擇新鮮水果和蔬菜,特別是那些能夠清熱潤燥的,例如水梨、蘋果和柿子,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並預防秋季常見疾病。此外,適度的運動,如散步和太極拳,也有助於提高體質和免疫力。隨著夜晚變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也是養生的關鍵。總之,立秋是一個適合調整飲食、增加適度運動、注意保暖和作息,以及保持心情愉快的季節,這些都是立秋養生的重點。

    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 創會理事長 楊登嵙 教授
    命理師楊登嵙表示,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圖:媒體中心

    命理師楊登嵙表示,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發。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因此立秋養生重在養肺護肝。

     2024年「立秋」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龍、猴、豬,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但不會很嚴重,尤其要留意腹部的毛病,注意飲食衛生,可以減低染病的機會;此外,會有神經緊張的傾向,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

     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立秋」養生與禁忌:

    • 食的養生與禁忌
    • 宜吃養肺潤肺的食物

    秋屬燥,而燥氣通於肺,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乾、喉嚨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多吃些養肺潤肺的食物。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養肺的蔬菜包括蓮藕、百合、銀耳、木耳、山藥、胡蘿蔔、豆腐等。水果如梨子、蘋果、山楂、荸薺等。果仁類如杏仁、核桃、花生、松子、芝麻等。蜂蜜是秋季養肺潤肺的好食物。

    • 清熱解暑要繼續

    清熱解毒類食品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粥、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益處多多。

    • 涼性食物要適量

    涼性食物要適量食用,如瓜類水果西瓜、香瓜等。古人云:「秋瓜壞肚」,夏季剛過,人的脾胃受炎熱天氣影響,功能較弱,還未完全恢復,因此剛剛入秋養好脾胃很重要。

    • 「少辛增酸」

    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要克制一下,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後要適當減少,因為秋天要收肺氣,而辛辣太盛則傷肺。「增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肝臟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奇異果、蘋果、石榴、葡萄、橘子、檸檬、番茄等。

    • 多食含纖維食物

    秋天乾燥易便秘,應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空心菜、胡蘿蔔、地瓜、白菜、芹菜、豆芽、香菇、海帶、紫菜等。

    • 忌暴飲暴食

    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往往會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 忌油膩、煎炸食物

    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 進補的好季節

    入秋之後,人體對食物的吸收率會逐漸增高,但像羊肉、狗肉在入秋之初還是要少食,因為秋初炎熱未完全退盡,過多食用大熱食物羊肉、狗肉不利於健康。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

    • 藥補不如食補

    “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用食補代替藥補是個不錯的選擇,秋季之後我們可以多喝雪梨銀耳湯來滋陰潤肺,多吃蓮藕、蘿蔔、百合等物來保健身體,無病亂補是會擾亂身體內部節奏,而且補藥吃太多小心變成毒藥。藥物和食物既然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 衣的養生與禁忌

    早晚日夜溫差大,別忘早晚添加衣服。

    • 住的養生與禁忌

    1.「秋老虎」到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夜間睡覺時腰腹要蓋被子,以防受涼。

    2.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避暑,又可預防空調病。

    3. 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長時間開空調,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 行的養生與禁忌

    早睡早起養精蓄銳,養肝護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而且,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

    • 育的養生與禁忌

    立秋的氣溫雖然沒有降低多少,但是運動還是要堅持,運動不能停,立秋之後空氣濕度會開始變低,在清晨的時候爬爬山,多做一些深呼吸的動作,這樣的空氣浴能對身體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

    • 樂的養生與禁忌

    悶熱勿煩躁,天涼莫悲秋,「秋老虎「的燥熱威力不容小覷,氣溫高令人心情煩躁,脾氣漸長,易於衝動,影響身心健康,要調整好心態,切忌悲傷憂慮。

  • 麟洋配二連霸完美謝幕 李洋宣告引退 王齊麟展望新搭檔再攀高峰

    麟洋配二連霸完美謝幕 李洋宣告引退 王齊麟展望新搭檔再攀高峰

    我國羽球男雙選手李洋/王齊麟於臺灣時間昨(4)日深夜在「第33屆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羽球男雙決賽,為我國拿下本屆奧運第1面金牌,完成連續兩屆奧運衛冕的空前成績,賴清德總統得知捷報,旋即親自致電祝賀兩位選手的優異表現。代表團特別安排臺灣時間今(5)日下午4時半在駐法國大使館,由吳志中大使親自頒發總統賀電給李洋/王齊麟。

    中華隊李洋(左)、王齊麟(右)奧運羽球男雙戰勝大陸組合拿下金牌。

    教育部體育署鄭世忠署長表示,恭喜李洋和王齊麟榮獲巴黎奧運金牌,成為奧運羽球史上第三組,兩度闖進金牌戰的男雙,也創下賽史上首次衛冕成功的組合,並以跨屆12連勝之姿稱王。經過這場比賽,更加證明他們是實力堅強的羽球男雙組合,完全就是為了奧運而生的英雄。

    臺灣黃金男雙「麟洋配」東京奧運奪金後,沉寂一段時間,陷入長達近兩年的冠軍荒,目前世界排名12的他們,今年巴黎奧運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從死亡之組四連勝脫穎而出,八強賽打掉泰國男雙,準決賽再力退世界排名第二的丹麥組合,金牌戰遭遇大會頭號種子中國大陸的梁偉鏗/王昶。

    決賽首局,李洋/王齊麟在巴黎拉夏貝爾門體育館滿場八千人觀賽的氛圍中,開局在臺灣加油呼喊聲助陣下,取得先機,即使技術暫停後遭遇亂流,隨即穩住陣腳,以21比17拿下。

    第二局換邊後,中國大陸組合頑強抵抗,雙方勢均力敵,戰況膠著,關鍵時刻上演拉鋸戰,18比17時,麟洋配被連拿4分,遭到對方後來居上,以18比21讓出。

    來到決勝局,雙方激戰,王齊麟攻勢回溫,以11比10帶著領先進入技術暫停,戰至12平手時,麟洋配連搶3分,要回比賽節奏;18比14時,被對方追上,比分來到19比18,但最終挺住反撲,就以21比19勝出,鏖戰三局,歷時76分鐘。

    連兩屆奧運摘金,李洋(左)、王齊麟(右)完美謝幕感動臺灣。

    李洋很開心連兩屆都一路闖至決賽,站上頒獎台頂端,把最好模樣帶給臺灣球迷,也如願打出堅持不服輸的臺灣精神。王齊麟感謝夥伴最後一舞,能夠和李洋再嚐甜美金牌果實,是球員生涯最光榮時刻。

    由於28歲李洋賽前已宣告,將於今年9月台北羽球公開賽後引退,所以兩人在奧運後確定拆夥;29歲王齊麟非常珍惜跟李洋一同打過的美好戰役,李洋則感謝王齊麟這些年來的相處與包容。

    李洋(左)奧運後引退轉任副教授,王齊麟(右)期待攜手新生代再戰。

    李洋於國家隊退役後,將到國立體育大學擔任副教授,繼續貢獻所學,協助國內羽球運動發展,王齊麟回歸球團土地銀行後,也預定尋找年輕新生代的合拍對象,母雞帶小雞,再戰國際舞台。

    麟洋配奧運連兩屆摘金,台灣球迷興奮揮舞中華奧會會旗歡呼喝采。

    本屆巴黎奧運我國代表團,目前累積1金2銅,拳擊代表隊同樣傳來振奮人心消息,陳念琴和林郁婷闖至準決賽,可望再添佳績。鄭世忠署長再次肯定所有選手的表現,相信臺灣選手會將獎牌一面一面贏回來,請大家持續為選手加油。(照片/體育署提供)

  • AV天使萌無預警拋引退震撼彈 台北國際成人展「最後見面機會」

    AV天使萌無預警拋引退震撼彈 台北國際成人展「最後見面機會」

    AV界傳說級女神「天使萌」日前拋出震撼彈,於直播時無預警宣布決定明年6月引退。而她即將於8月9日至11日現身南港展覽館二館,出席TRE台北國際成人展,成為她最後一次在TRE盛會與台灣老司機親密互動。

    30歲的天使萌出道10年,憑藉著偶像的外型和火辣身材,快速擄獲廣大男粉的心。      照片提供:AV8D

    30歲的天使萌出道10年,憑藉著偶像等級的外型和火辣身材,快速擄獲廣大男粉的心。她的作品同樣一鳴驚人,曾榮獲成人廣播獎的新人獎、DMM成人獎的最優秀新人獎肯定。她還發行過單曲,參與戲劇和電影演出,並加入「AV界的AKB48」惠比壽麝香葡萄,多元的發展性讓她始終在暗黑界維持不敗女帝的地位。

    AV「天使萌」俱有高人氣          照片提供:AV8D

    正是因為天使萌如此多變,粉絲得知她引退的消息極為震驚,天使萌也透過手寫信向粉絲們道歉和致謝,她也希望宣布引退的這一天永遠不會來,如今決定往前走,剩下的時間會用盡全力,回饋所有愛她的粉絲們。

    而粉絲也終於得知天使萌為何之前會突然決定參加TRE台北國際成人展,當時她坦言「原本沒有計劃今年參加」,「但還是決定盡我所能去參加,哪怕只是一點點,這樣我就可以和台灣的大家一起度過一些時間」。

    E奶美少女「淺野心」       照片提供:AV8D

    天使萌感謝回饋粉絲的第一彈重頭戲就是應「AV8D」邀請助陣TRE台北國際成人展,與E奶美少女「淺野心」、K罩杯新生代神乳「二羽紗愛」分別在AV8D攤位上帶來創意且福利滿滿的粉絲活動。

    K罩杯新生代神乳「二羽紗愛」       照片提供:AV8D

    天使萌屆時將和幸運的台灣粉絲們零距離互動,包括親手塗鴉、親密合照和放送親筆告白信,也會有滿滿誠意的親筆簽名。天使萌行前向台粉喊話:「如果今年你們能再次支持我,我會很高興!」

    現在只要入場TRE就有機會感受活色生香的震撼場面,幸運兒還能在舞台上與女優挑戰大尺度遊戲,體會女優從身上爬過去的「肉彈戰車」,近距離從心儀的女優手上獲得限量黑卡。找朋友們一起感受美夢成真更划算,快搶超值的「四人揪團票」玩翻五大舞台。TRE台北國際成人展購票請上:https://jkface.net/redexpo/2024/ticket

  • 鄭伊健無預警爆喜訊 直搗高雄巨蛋開唱

    鄭伊健無預警爆喜訊 直搗高雄巨蛋開唱

    「SKY哥」鄭伊健飆速來台11/23首次攻「蛋」!香港全方位男神鄭伊健出道37年無預警爆喜訊,宣布將首次來台開唱的他將於11/23直搗高雄巨蛋舉辦【HERE & NOW 鄭伊健演唱會 2024 高雄站《Here & Now Ekin in Concert 2024 Kaohsiung》】,要以當年叱吒風雲的「極速」旋風再掀台迷「頭搖又尾擺」的集體回憶!

    鄭伊健在台粉聲聲呼喚下終於敲碗成功     照片提供:小金鹿娛樂

    以歌手、演員多元身份活躍演藝圈的鄭伊健出道以來以諸多膾炙人口的電影《極速傳說》及「古惑仔」電影系列扮演「陳浩南」一角而紅遍全亞洲,更是許多港片迷心目中的永遠的不敗男神,一頭飄撇長髮外加冷峻帥氣外型更成粉絲心目中的「大哥」,由於出演眾多經典電影而讓他唱的主題曲首首成為經典,舉凡KTV必唱的經典廣嗨歌〈極速〉、古惑仔系列的〈友情歲月〉及〈甘心替代你〉以及動人情歌〈一生愛你一個〉等都備受歌迷喜愛,也累積許多台灣粉絲追捧。在香港開過多次巡迴演唱會的鄭伊健這些年在台粉聲聲喚下終於敲碗成功,趁著這次【HERE & NOW 鄭伊健演唱會 2024《Here & Now Ekin in Concert 2024 》巡迴啟航,宣布將於11/23站上高雄巨蛋舉辦個人首次在台灣的演唱會!

    鄭伊健表示會盡力做好這個演唱會        照片提供:小金鹿娛樂

      鄭伊健如願來台開唱,還首次達成在高雄巨蛋開唱成就,可說「命中注定」,對期待已久的台迷來說更是美夢成真;問鄭伊健要在高雄巨蛋開唱的感想?他表示:「 我會盡力做好這個演唱會, 大家應該很久沒有聽廣東歌吧!」得知自己的歌〈極速〉在台灣KTV仍是大家點播的「最愛」,鄭伊健開心笑說:「 每次演唱會都看到台下的觀眾聽到這首歌都會很 “嗨”!很 感謝台灣的朋友直至現在還喜歡〈極速〉,屆時 大家來演唱會一起大合唱吧!」而首次來台開唱就選定高雄巨蛋場地,鄭伊健難掩興奮地表示:「期待能在高雄巨蛋與大家見面!」提及對於高雄的印象,鄭伊健透露:「曾到高雄做過唱片宣傳、電影宣傳及跨年活動,每次時間都很短暫,希望這次趁著開唱,能有時間到高雄拜訪一些藝文建築。」而愛吃美食小吃的他更提到:「我知道高雄靠近海港,有很多新鮮的海鮮,想趁這個機會去品嘗。」鄭伊健更不忘請歌迷推薦好吃的美食:「希望台灣歌迷介紹我好吃的小吃,屆時一到高雄就要好好地大快朵頤美食!」

    鄭伊健更不忘請歌迷推薦好吃的美食        照片提供:小金鹿娛樂

    這場名為【HERE & NOW 鄭伊健演唱會 2024 《Here & Now Ekin in Concert 2024 》的巡迴從2022年於紅磡香港體育館9場演出開始,歷經北美、英國、馬來西亞、澳門共14場演出後,今年鄭伊健將帶著演出團隊首次登上高雄巨蛋舉辦高雄站演出,除了將帶來原汁原味的精采表演外更加挹注特別內容獻給台粉。提及演唱會名稱”HERE & NOW “,鄭伊健透露四年前完成 “2019 ALONG WITH EKIN LIVE CONCERT (與伊健同行)” 演唱會後,變開始思考 「下一步想在台上再帶什麼東西給歌迷?」當時在構思的過程中剛好發生了COVID,歷經整個世界都需要面對著等待的日子,”HERE & NOW “這幾個字在心中由然而生,「“HERE” 現在 . 在這裡 . 此時,“NOW” 當下 . 也在這裡 . 此刻,把握當下」,鄭伊健盼藉由這次巡迴演唱會,與歌迷們共聚「把握當下,珍惜擁有的美好。」【HERE & NOW 鄭伊健演唱會 2024 高雄站《Here & Now Ekin in Concert 2024 Kaohsiung》】11/23於高雄巨蛋隆重登場,8/8早上11:00於KKTIX及FAMIPORT啟售,詳情請小金鹿娛樂 IG、FB社群查詢。

  • 「工藝中心倡議「活工藝、工藝活」 花東縱谷陶錫工藝最佳典範」

    「工藝中心倡議「活工藝、工藝活」 花東縱谷陶錫工藝最佳典範」

    記者/葉志雲  專題報導

    今年迎來70周年的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倡議「活工藝、工藝活」,關鍵字「活」,貫穿整個系列活動,花東縱谷的陶錫工藝可說是最佳典範;陳殿禮主任殷殷期盼大家共享活工藝的美好,讓臺灣的工藝有活路,工藝師們好生活。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中)與楊蕙如(左)及王邦珍在城市工藝系列沙龍開講。(照片摘自網路)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中)與楊蕙如(左)及王邦珍在城市工藝系列沙龍開講。(照片摘自網路)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出的「城市工藝系列」沙龍活動,第一場於7月20日在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登場,由來自花蓮玉里的兩位年輕女工藝師楊蕙如與王邦珍,透過陶錫器皿與當地食物,帶領聽講者體驗花東縱谷間的風土文化,在城市中探究玉里山野的豐富與魅力,並分享工藝人才培育的作法,以及在地人、事、物的經典故事與生活工藝風格。

    楊蕙如與王邦珍  工藝之美代表人物

    這場名為「日用之美生活提案I:縱谷中的福式工藝」講座,並搭配工作坊與工藝體驗活動,由錫藝家楊蕙如與陶藝家王邦珍分別講述品牌故事,兩人營造餐桌風景的想像,以及日用美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境,贏得聽講者很大迴響。主辦的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很感謝兩位女工藝師把在地美好的生活帶到臺北跟大家分享,並誇讚兩人是臺灣各地都可發現的工藝之美最佳代表人物之一。

    花蓮玉里「陶錫工藝」主理人楊蕙如(右)與王邦珍。(照片摘自網路)
    花蓮玉里「陶錫工藝」主理人楊蕙如(右)與王邦珍。(照片摘自網路)

    由錫藝家楊蕙如與陶藝家王邦珍於花蓮玉里創立的「陶錫工藝」,以作陶打錫的工藝,致力於推動地方工藝教育,透過鏈結當地原民文化、傳說故事、風土民情,將工藝文化融入在地生活體驗,實踐工藝精神。

    有意思的是,陶錫工藝主理人楊蕙如和王邦珍都來自臺灣西部,兩人於不同的時間亦曾先後到過法國一個設計工作坊駐村體驗,因理念相近而攜手落腳於花東縱谷創作。

    錫藝家楊蕙如說,打錫很吵,晚上敲打,隔壁鄰居一定會有感覺,而想要找一個寧靜的地方創作,於是跟著王邦珍腳步來到花蓮,在這裡隨時隨地都可以打錫,讓她生活非常的自在,和在法國的設計工作坊一樣,可以很自由自在的創作。楊蕙如說,在法國工作坊一位西班牙同學,手機裡滿滿的都是各大博物館藝術品照片,每天隨時隨地的瀏覽,遨遊藝海;王邦珍邀約她來玉里,她想到的就是法國工作坊的情景,心生嚮往,一口就答應。

    「縱谷裡有工藝」製作的錫叉。(照片摘自網路)
    「縱谷裡有工藝」製作的錫叉。(照片摘自網路)

    陶藝家王邦珍說,我們在城市待久了,都比較嚮往大自然的生活,法國的工作坊是個很深山的鄉下地方,在那裡7天的體驗很開心,看出去都是大自然,大家討論的也都是藝術,裡面有陶藝、木工等工藝,所有想要做的,工作坊的工藝師都可以幫你完成,非常的棒;回來臺灣,心想自己不可能打造這樣一個地方,兩個人心裡想的都一樣,剛好家人很早就移居玉里,老房子沒有人用,跟家人討論後獲得同意,於是邀楊蕙如一起過來。陶錫工藝所在非常安靜,也很偏僻,不會有很多人來找,可以有很多時間用來思考,也有很多時間接觸到山、水及大自然。王邦珍感性的說,楊蕙如的老師知道她跑到玉里,就很擔心沒有客源,直覺兩個人一定會餓死,但實地走訪後,也覺得是創作的好地方。

    「縱谷裡有工藝」打鐵體驗。(照片摘自網路)
    「縱谷裡有工藝」打鐵體驗。(照片摘自網路)

    楊蕙如說,來到花蓮玉里,原本單純想要安安靜靜的創作,來到觀音社區生活後,發現工藝無所不在,也因此發展出「縱谷裡有工藝」的故事,引介作陶、打錫、打鐵、磨玉石和稻草編5位工藝師跟在地人分享工藝創作。她們在社區推出的第一堂工藝美學課程,3個老師歡迎到卻只有一位阿姨,但仍花了很大力氣跟阿姨說明她們為何想要這樣做,沒想到阿姨回去後,很熱心的跟鄰居介紹,第二堂就來了4人,再來就10、20、30人慢慢的增加,到第13堂結束時,竟然成長到了229人,居民熱情的參與,讓人振奮。

    楊蕙如不諱言,教導社區居民工藝創作,確實有很大門檻,剛開始很生疏,當地人也不了解兩人的來歷,於是參與當地觀音社區發展協會,了解社區需要的是什麼?關心的是什麼?想要發展什麼?慢慢告訴居民,縱谷需要有工藝,農閒時候可以讓大家有事做,甚至可以變成工藝活,讓生活過得更好,居民才逐漸接受她們。

    楊蕙如指出,玉里觀音社區有很多的稻田,是一層一層上去的梯田,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要怎樣去倡議我們的工藝?王邦珍作陶就從這裡的土地開始,並請來豐濱做阿美陶的蔡老師教大家製作阿美陶,還有秀姑巒溪很多的石頭,稻田裡的稻草可以做編織,也可以用回收的鐵器教大家打鐵,把社區的資源整合在7月27日原住民豐年祭推出風土小旅行,「縱谷裡有工藝」就是以風土餐桌為主體,跟大家講解怎麼樣的生活才是美,怎麼樣可以有工藝的技術,怎麼樣採集野生植物入菜,用工藝呈現這裡生活的美。

    楊蕙如指出,玉里除了阿美族之外,還有很多客家人和閩南人及一些新移民,她的打錫體驗課,教大家製作象徵長壽祝福的萬壽菊小花筷架,想要傳達的是把花東縱谷的美跟大家分享。楊蕙如說,縱谷裡有工藝,工藝之於生活,生活也要有所品,工藝值得她們投注更多的心力,很推薦大家來縱谷小旅行。

    「縱谷裡有工藝」製作的陶盤。(照片摘自網路)
    「縱谷裡有工藝」製作的陶盤。(照片摘自網路)

    王邦珍表示,她們花了一個半月時間執行「縱谷裡有工藝」計畫,過程中收穫很多,透過5種工藝帶著社區居民一起做,把成果呈現在豐盛的風土餐桌上。王邦珍說,她們去到193縣道採野菜,發現當地大部分是阿美族群,佔了九成,發現阿美族人很早就在作陶了,於是請蔡老師教他們採集泥土製作陶碗和陶盤,當成實用的器皿。玉里有很多石頭,於是加入石頭工藝,請兩位老師撿石頭教大家研磨,把石頭變成食物的器皿,當地有大理石、墨玉和蛇紋石,都是很有價值的石頭。

    王邦珍指出,193縣道全部是稻田,稻草是很好的編織材料,阿公阿嬤都會用稻草編織草繩,這一代就不會了,所以由阿公阿嬤教大家稻草編織,並編出龍造型等各種形狀,成為漂亮的裝飾品及實用品,讓稻草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另從臺南請來打鐵工藝師,還搬來打鐵爐具,居民第一次體驗打鐵,製作可以穿透肉類的叉子,大家興致高昂。此外,風土餐則請來布農族、阿美族、客家人的廚師,3個人背景皆不一樣,就因193縣道沿線這3個族群最多;有趣的是,3個廚師都用阿美族的食材來做菜,希望以創意開啟大家的味蕾。

    最別出心裁的是,講座結束後真的上菜,豐盛的風土餐桌正式登場,食物全都使用陶跟錫餐具工藝品呈現,端出的可口美味風土餐,讓聽講者驚艷不已。楊蕙如和王邦珍在大家用餐時,一邊說菜,分享風土餐和縱谷工藝的故事,場面非常的溫馨。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聽完陶錫工藝主理人楊蕙如和王邦珍的縱谷工藝故事後,非常感動。他在結語中指出,科技再怎麼進步,可以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的人文和藝術,仍是不可或缺。陳殿禮主任表示,臺灣各地都可以發現工藝之美,每一種工藝都是在地的,每個地方的工藝也都不一樣,這樣才會有趣,楊蕙如和王邦珍在花東縱谷的工藝故事,可以說是最佳的代表。

    陳殿禮主任表示,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挑選6月5日作為台灣工藝節,箇中緣由,在楊蕙如和王邦珍兩個人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工藝是可以讓人活下來的,亦可以帶給人們幸福和快樂的。陳殿禮主任說,楊蕙如和王邦珍推動的「縱谷裡有工藝」計畫,就是工藝中心現在推的工藝聚落與工藝行旅計畫,希望暑假到花東旅行的民眾,可以到玉里找她們,到每一個在地工藝師的家走走,是最棒的事情,相信可以遇見美好。

    陳殿禮主任表示,臺灣有非常豐沛的文化,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去經營和行銷,楊蕙如和王邦珍兩人帶來最好的示範,所謂「富在深山有人問」,她們的富是文化上的豐富,值得帶給大家思考,我們的生活難道只有手機嗎?

    工藝中心70週年  倡議「活」字

    陳殿禮主任指出,工藝中心今年迎來70週年,最重要的倡議就是這個「活」字,也就是「活工藝、工藝活」,只要大家生活有工藝,工藝就會活絡起來,工藝產業也會跟著活絡起來,希望能重新喚起對工藝的重視。大家的生活多一點工藝,少一點工業,我們的生活就會更有品味,這也是「城市工藝系列」沙龍活動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辦桌文化饗宴盛會。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辦桌文化饗宴盛會。

    工藝中心今年迎接70歲推出的城市工藝系列沙龍活動,有關日用之美生活提案,共有6場次,未來還會持續辦理,邀請不同的工藝品項分享,透過現場呈現的工藝品,讓聽講者了解創作者的生活觀及創作理念。

    對工藝中心來說,70歲是另一個人生的開始,除訂定6月5日作為台灣工藝節之外,並有工藝辦桌、文化饗宴及從今年6月到明年5月的工藝遶境等一系列活動,希望帶大家到工藝的現場,「城市工藝系列沙龍活動」也是工藝七十系列活動的延伸。

    陳殿禮主任表示,工藝中心70週年倡議的兩個英文字「Slow(緩慢)」和「LOHAS(樂活)」,就是漫活「SLOHAS」的概念,希望大家出來漫遊、漫步和旅行,工藝中心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跟大家分享生活的美好,同時希望喚起大家對工藝的重視,「工藝之於人的生活,就如同空氣之於生命一樣的重要。」陳殿禮主任說,自己是臺東人,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成長,現在大都會的生活腳步,都是快、快、快,他從臺北到草屯上班,兩地的生活腳步,實在差別很大,而楊蕙如和王邦珍生活在玉里,又會更緩慢;面對這種快生活,最療癒的就是慢生活,所以把「Slow」和「LOHAS」加起來,就是一個漫活「SLOHAS」,工藝中心倡議的就是把慢活與樂活彌漫出去。

    陳殿禮主任指出,我們過去的生活通通是工藝,人們沒了工藝,就會很難生活,工藝中心希望大家多一點工藝,少一點工業。「像我身上一定會戴很多的工藝品,如琉璃珠領飾、漆鋼筆、刺繡名片夾。」他說,現在人的生活有太多的工業品,希望讓年輕的工藝師有更多更好的舞台,讓他們更有機會,「大家有活工藝,他們的工藝就會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