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壹元書院

  • 台中市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納民防課程 提升防災應變能力

    台中市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納民防課程 提升防災應變能力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為落實新住民照顧服務,台中市中區戶所及清水戶所各辦理為期3日的「新住民中醫養生樂活班」、「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課程於11日完美落幕,39名新住民學員都感到獲益良多。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新住民移居來台,對我國環境文化感到陌生及不安,台中市各戶所每年開辦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精心規劃實用化、在地化課程,協助新住民早日適應並融入台灣生活。

    中市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納民防課程-提升新住民防災應變能力
    中市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納民防課程-提升新住民防災應變能力。圖:台中市政府 提供

    台中市新住民朋友逾6.3萬人,為整合新住民照顧輔導措施,方便新住民尋求協助資源,臺中市政府除於各戶所設置新住民單一服務窗口,提供生活適應諮詢、資訊宣導及轉介服務外,也會辦理各類生活相關輔導課程,強化新住民在台生活適應能力。由於台灣天災地震頻繁,今年課程更特別規劃民防及災害安全課程,讓學員針對潛在威脅做好避難練習,藉此強化新住民朋友防災應變能力。

    新住民體驗diy花藝設計
    新住民體驗diy花藝設計。圖:台中市政府 提供

    中區戶所主任曾惠民表示,新住民中醫養生樂活班邀請在地中醫診所中醫師,講授保健觀念、穴道筋絡及中藥材食補等養生保健內容,搭配中醫師個別實際指導操作,讓參加學員理解穴位的找尋與應用方式,提升新住民家庭養生保健好觀念。另,民防與消防教育宣導課程則邀請市府消防局同仁擔任講師,課程中播放地震國家級警報、空襲警報音效教導學員辨識,並利用繪本故事、實例影片作為教材,演示戰爭及天災的殘酷,最後帶領學員至中區消防分隊實地觀摩消防員救災設備,讓學員有身歷其境的感受外,也提升學員的防災與應變意識。

    中藥材介紹與應用手作坊-學員依自身喜好調製茶包配方
    中藥材介紹與應用手作坊-學員依自身喜好調製茶包配方。圖:台中市政府 提供

    清水戶所主任周烴松提到,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以新住民生活適應及基本權益資訊為主軸,此次也邀請新住民分享自身在台生活經驗,藉此與學員交流探討,課程更加入時下流行的精油芳療、瑜珈拳擊有氧運動,提供新住民多元課程的樂趣。此外,因應403地震後餘震不斷,清水消防分隊講師於課堂中帶領學員操作「趴、掩、穩」的防震避難動作,在災害發生前做好避難練習,強化防災應變能力,為自己也為家人多一份保障。

    新住民朋友體驗瑜珈放鬆身心
    新住民朋友體驗瑜珈放鬆身心。圖:台中市政府 提供

    清水戶所輔導班昨日結業式恰逢母親節前夕,戶所特別安排DIY花藝設計,讓在異鄉的新住民媽媽們也能度過一個花漾母親節。來自印尼的學員小芬開心表示,此次課程讓她收穫滿滿,不僅學到基本知識,還能提升防震意識,更透過運動課程放鬆身心,最後還有美麗的花束,可帶回家慶祝母親節,她之後也會介紹在台灣的姐妹們,踴躍報名參加。

  • 賴慕芬分享策展人生  有愛有希望  都可以成為自己人生最優秀的策展人

    賴慕芬分享策展人生 有愛有希望 都可以成為自己人生最優秀的策展人

    記者/葉志雲 台中報導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策展人!」最有愛心的知名藝術策展人、也是《華巍藝術新聞》創辦人賴慕芬小姐,3月28日應海德堡讀書會邀請,在台中市南屯區蒙恩教會以「話畫」為題發表演講,她從自己最喜愛的藝術話題切入,闡述藝文展覽的「策展人」,她說,策展其實就像做菜一樣的簡單,每個人也都可以為自己的人生策展,做個最優秀的策展人。賴慕芬以自己人生經歷,輕鬆聊談有趣的生活話題,讓百餘位聽講者受益良多,贏得滿堂彩!

    賴慕芬去年11月20日受邀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演藝廳以「馬賽迴旋–在絕境中優雅轉身」為題,與滿場聽眾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非常叫座,獲得很大的迴響,海德堡讀書會為此特地邀請她再跟大家聊聊生活與藝術的策展人生。

    賴慕芬原本在台北做貿易,工作順利,生活幸福美滿,未料一場不堪的婚姻,讓她人生如墜深淵,自我封閉,甚至尋求解脫。後來接觸到音樂教父李泰祥,雖然罹患了三個癌症,養病期間仍不停在創作,並參與音樂界的活動,堅毅的生命力,讓賴慕芬對於生命有了不一樣的體悟。她感性的說,李泰祥對於台灣音樂界的貢獻太大了,可惜過世8年來仍無一個基金會,希望有生之年能促成紀念他的基金會。

    走出人生幽谷的賴慕芬,來到台中 6年來碰到許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讓她滿心感謝,也策展辦了很多的活動。她說,由於主持活動需要,做公益必須站出來,登高一呼才能擴大影響力,就這樣一次次的從幕後走到台前,扮演好策展人應盡的角色。

    賴慕芬細述這些年來,精心策畫的活動,都很精彩,並留下很好的口碑。諸如為勤益科大策畫的青春音樂季,雖然缺乏經費,經她導入新住民和在地食材元素,連續做了兩年,到現在還繼續在辦;去年一到四月,結合西川淑敏舞踊知家在一德洋樓舉辦的賞花幕,也是有聲有色;為台灣藝術教育先驅、前清水高中校長曹緯初的女兒曹天韻辦理水墨畫展,非常圓滿,讓她更堅定信心;其他像為洪易美術館、台中市墨海藝術協會理事長黃文棟、已故雕刻家許國峰策畫的「這個人」木雕壺雕展等等,都是非常成功的策展案例。

    賴慕芬也提到,她在台中天目城辦理的台新國際交流展,認識新加坡現代藝術家黃意會,對於他自然天成,非常流暢的畫作,相當欣賞,每次看了都深受感動,兩人惺惺相惜,黃意會也很重視公益,大力支持她辦的活動,讓活動辦得順利且溫馨;其次是,台北市采泥藝術董事長林清汶,亦因賴慕芬的牽成投入畫廊的經營,今年2月12日采泥藝術成立十周年,特別推出同為1954年出生的兩位藝術家《塑意與繪境》李光裕與黃意會雙個展,更是一場精彩的藝術策展。

    賴慕芬對於弱勢族群的關懷也是不遺餘力,她多年來為賽珍珠基金會策劃的全國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徵選活動,愈辦愈盛大;她發現每個重大新住民新聞的背後都有個動人故事,深深感受到新住民生活艱難的一面,還進一步創辦「壹元書院」,為新住民開辦許多的人文藝術丶理財課程,協助新住民學習各類成長及專業技能,進而改善生活。

    「壹元書院」成員到場相挺。。

    賴慕芬的策展人生,一路走來,有苦也有甘。她說,很多美好事情的發生,往往都是從一個點開始,擴散出去後,彼此串連在一起,而她在活動主持的當下,每每能看到藝文界心中的那份愛,不自覺的在眼中自然流露,成為鼓舞她持續走下去支持前輩及弱勢優質藝術家很大的一股力量。

    賴慕芬的策展工作,並非經過專業的訓練,而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她認為,要成為一位策展人,並不需要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或特殊本領。她鼓勵大家,做個最棒的人生策展人。她說,策展其實很簡單,先把主題定出來,再看對象是誰,架構出來後,再分篇章,逐一採編即成;程序有點像做菜一樣,先看對象,是要做給誰吃,然後決定吃的是中餐或西餐,再依據所需的菜色,採買食材,最後完成烹煮。放大來說,像是自己的人生,需要由每個人自己去完成;只要用心,有愛有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是一位優秀的策展人。

  • 采泥藝術十周年推出《塑意與繪境》李光裕x黃意會雙個展

    采泥藝術十周年推出《塑意與繪境》李光裕x黃意會雙個展

    記者/宋佳景 台北報導

    采泥藝術慶祝成立十周年,與華巍藝術總監賴慕芬共同推出《塑意與繪境》李光裕x黃意會雙個展。黃意會1954年生於新加坡,李光裕1954年生於台灣高雄,策展人是現任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的陳貺怡教授,陳貺怡表示,兩人共通點是年齡以及作品都以「風景」創作相互對話,進而產生共鳴。展期將到3月20止。

    《塑意與繪境》李光裕x黃意會雙個展,2月12日舉行開幕式,並由策展人、現任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的陳貺怡教授主持展覽講座,由於疫情關係,新加坡藝術家黃意會無法到場,但台灣許多粉絲及友人不但致贈花籃祝賀,台中壹元書院成員還特地包車北上采泥藝術參與開幕盛會,誠意十足,黃意會也透過電話表達感謝之意。

    台中壹元書院成員特地包車北上采泥藝術參與開幕盛會,誠意十足。
    台中壹元書院成員特地包車北上采泥藝術參與開幕盛會,誠意十足。圖:宋佳景 攝

    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在開幕式致詞表示,邁向第二個十年的采泥藝術,慶祝第一個十周年,上半年共將舉辦三檔展覽。這次慶祝成立十周年的第一檔展覽,不巧碰到疫情,人在新加坡的黃意會,很想過來台灣,但因疫情關係不方便移動,實質交流有難度,只能以作品作為他的分身,克服萬般之下困難,在這特別感謝華巍藝術總監賴慕芬協助,讓藝術品如期現在大家面前。

    黃意會在藝術領域的尋夢軌跡中,讓他追夢的過程具體而微的落實在夢想實踐中,立足於充滿感情色彩的藝術空間。圖:宋佳景 攝

    黃意會在藝術領域的尋夢軌跡中,讓他追夢的過程具體而微的落實在夢想實踐中,立足於充滿感情色彩的藝術空間,黃意會看到的是真實的自己,用純真和真實所創造的美感,就是他的真性情,也在他的油畫作品中有跡可尋,可說是完全以自己性情抒寫與歌頌人生的畫家。在近四十年來的創作歷程,從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法國到台灣,黃意會的油畫創作以不同的抽象與具象主題來陳述人與環境、人與空間及人與內心深處交織的回應互動,用最直接與深沈的油彩與畫筆表達,對萬物人性與天地自然的指陳,令人深刻體悟,運用這樣的手法與信念加諸與觀畫者的真切對話,製造了多元話題,也碰觸到了他的創作核心,用心緒的碰撞看到他浩瀚時空的篤定,確實令人深感驚豔不已。私底下的黃意會,有一種不羈的浪漫,充滿了詩意的想像力,他的匠心巧藝所顯現的天賦與美感本性,也都來自於他的創作思維與藝術素養,透過創作更能突顯他自己的獨創風采。

    李光裕留學西班牙,受到現代雕塑風潮的影響。圖:宋佳景 攝

    李光裕留學西班牙,受到現代雕塑風潮的影響,尤其是西班牙著名藝術家畢卡索;但曾學習水墨和書法的李光裕,雕塑創作從東方媒材出發,作品從早期人物轉向風景;雕塑創作風景很難,雕塑家也很少人雕塑風景,但李光裕20年前夢想像莫內作品花園的美麗境界,自己亦弄了一座雕塑花園,希望透過花園激發自己的創作,進而將作品融入花園之中。這座在新北汐止的雕塑花園,宛如人間仙境,也成為李光裕創作靈感的泉源。

    采泥藝術與華巍藝術推出《塑意與繪境》黃意會x李光裕雙個展。圖:宋佳景 攝
  • 賽珍珠十大新住民新聞徵選27日出爐台灣多元文化具國際競爭力

    賽珍珠十大新住民新聞徵選27日出爐台灣多元文化具國際競爭力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2021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徵選,董事長尤英夫,本次特別邀請嶺東科技大學共同主辦,並邀請嚴貞副校長,朝陽科大社工系系主任陳斐虹,世新大學新聞系 趙善意教授等集結共九位專家學者、新住民代表擔任評選委員,選出2021年十大新住民新聞,剖析新聞意義及對社會的影響。本活動2017年起迄今第5年,今年新冠肺炎國際疫情依舊嚴峻,使得新住民在生活、就業上備受考驗,本次新聞評選由中央社報導的「新住民及子女破百萬」、「攬才專法三讀修正」,桃園電子報「協助新住民建置學歷認證服務」,自由時報「新台灣之子 楊清文」,蘋果日報「新住民設籍前懷孕生產急難補助」,名列前五大新聞。

    嘉賓與新住民共同合唱《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新住民穿著他們的傳統服飾與與會來賓們一起感動。圖:宋佳景 攝
    嘉賓與新住民共同合唱《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新住民穿著他們的傳統服飾與與會來賓們一起感動。圖:宋佳景 攝

    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五十多年來專注照顧經濟弱勢的新住民家庭及其子女,為了讓政府及社會大眾更關心與重視,基金會從2017年年底開始舉辦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評選,迄今第五屆,董事長尤英夫表示,評選發佈後受到各界的重視與媒體報導,去年(2020)還受到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贊助;五年來新聞的演化,可以看出政府與社會已提升對於新住民族群重視出身澎湖離島越南新二代楊清文,以意志力克服各項挑戰,從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並選擇歸台授階;尤英夫認為,這兩年來因為防疫的成功,及政府適時適宜的政策,許多優秀人才移民台灣,非常值得台灣人驕傲。

    九位專家學者、新住民代表擔任評選委員,選出2021年十大新住民新聞,剖析新聞意義及對社會的影響。
    九位專家學者、新住民代表擔任評選委員,選出2021年十大新住民新聞,剖析新聞意義及對社會的影響,會場溫馨。圖:宋佳景 攝

    根據教育部近3年數據統計顯示,各級在校學生,平均每14人,就有1人來自新移民家庭,以2020年(109學年)為例,幼稚園到大專生總數420萬人,其中新住民子女30萬人,超越原住民13.7萬人,達2倍之多,儼然是台灣社會不可忽視的族群。本次評選活動,尤英夫董事長特別邀請,也是長期關注新住民、原住民教學,嶺東科技大學共同主辦,並與嶺東科大 嚴貞副校長共同主持,新二代學生身穿國籍傳統服飾高歌獻唱,會後由嶺東科大新住民學生阮紅芬..等人,提供家鄉特色餐點,與會人員共同品嘗。

    賽珍珠基金會董事長尤英夫表示,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一向重視新住民的生活適應與融入台灣社會。。圖:宋佳景 攝

    賽珍珠基金會董事長尤英夫表示,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是一個有五十多年歷史專注照顧經濟極為弱勢的新住民家庭及其子女的社會福利團體。一向重視新住民的生活適應與融入台灣社會。為了讓政府及社會大眾更關心與重視新住民族群,基金會從106年年底開始舉辦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評選,到今天已經是第五屆了。很幸運的,發佈新聞後受到各界的重視與媒體報導,去年還受到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贊助。從五年來新聞的演化,可以看出新住民族群已經受到相當重視。在另一方面,新住民及其子女也在各方面有傑出的表現(例如母親是越南裔新住民的楊清文 從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成歸國授階任官)。尤其這兩年來因為防疫的成功以及適時的政府政策,很多優秀人才移民台灣,這是值得台灣人驕傲的事。

    嶺東科技大學副校長嚴貞指出,台灣的新住民及子女已突破 100 萬人,並逐漸透過政府各種培力計畫,使新住民及其子女成為台灣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圖:宋佳景 攝

    今年主辦單位之一的嶺東科技大學副校長嚴貞指出,台灣的新住民及子女已突破 100 萬人,並逐漸透過政府各種培力計畫,使新住民及其子女成為台灣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立法院在今年修正通過的攬才專法,提供台灣在延攬國際人才更積極的政策,以更具吸引力的工作及居留規定,讓更多國際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以強化攬才力道。由今年的新聞報導中可證明,新住民以及相關的議題與政策,儼然已牽動台灣政府與社會對這股「新興與富創意的力量」的重視。

    來台20多年,新住民代表阮氏貞表示台灣社會1990年代有新住民加入,歷經30年,許多新住民在台灣度過了青春的黃金歲月,早已視台灣為第二故鄉。圖:宋佳景 攝

    來台20多年,新住民代表阮氏貞表示台灣社會1990年代有新住民加入,歷經30年,許多新住民在台灣度過了青春的黃金歲月,早已視台灣為第二故鄉;檢視今年度的相關新聞,可以看見台灣社會環境對新住民愈來愈友善,政府重視新住民人權而調整法規,顯見台灣是一個重視人權的國家。

    資深媒體人葉志雲表示,新住民子女在校的學習,先天上沒有本地學生優勢,但也不必然競爭力不如人。
    資深媒體人葉志雲表示,新住民子女在校的學習,先天上沒有本地學生優勢,但也不必然競爭力不如人。圖:宋佳景 攝

    資深媒體人葉志雲表示,新住民子女在校的學習,先天上沒有本地學生優勢,但也不必然競爭力不如人。媽媽從越南嫁來台灣、出身澎湖漁村的新台灣之女楊清文,大學錄取成大法律系,她選擇就讀陸軍官校,在校成績名列前茅,加上外語能力優異,進而考取美國維吉尼亞軍校,並在全英文的環境下學成歸國,證明只要努力,新台灣之子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中山醫學院顏啟華 教授,則認為社會公益等方向的提升,使新住民及其子女得以充分發揮潛能,成為台灣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圖:宋佳景 攝

    中山醫學院顏啟華 教授,則認為新住民於設籍前懷孕,生產遇急難可申請即時補助、移民署主動協調換發新式統號後金融、國稅資訊異動排解,立意良善。政府透過「培力計畫」、「築夢計畫」等計畫實施,協助新住民及其子女培養專業能力、了解自身傳承的海外文化、進行社會公益等方向的提升,使新住民及其子女得以充分發揮潛能,成為台灣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朝陽科技大學社工系系主任 陳斐虹認為,要讓經濟相對弱勢的新住民,跳脫不利處境,接受教育是最佳的途徑。圖:宋佳景 攝

    朝陽科技大學社工系系主任 陳斐虹認為,要讓經濟相對弱勢的新住民,跳脫不利處境,接受教育是最佳的途徑,在疫情下數位化設備的到位,能及時改善學習上的落差,協助新住民及其子女培養專業能力,相關新聞的報導,格外有意義。2021 疫情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直接衝擊新住民在台灣的生活及留在台灣生活的可能性,然而在此艱難的環境,台灣新住民及子女仍突破 100 萬人,新住民及其子女已成為台灣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為台灣注入新的力量。

    來自上海的評委卞健文指出,在2021年疫情持續期間,政府提供了各種計劃專案協助新住民及其子女培養專業能力。圖:宋佳景 攝

    來自上海的評委卞健文指出,在2021年疫情持續期間,政府提供了各種計劃專案協助新住民及其子女培養專業能力,展現自我特質,融入在地文化,安居樂業;新移民從早期的婚姻移民,勞工移民已經慢慢擴大到專業知識移民,商務移民;從這一變化中可以看出台灣的友善環境,能夠吸引國際優秀人才;從而推動台灣形成多元文化,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社會環境。

    女企業家評委呂腕菁說,透過這次的新聞評選,第一次專心了解新住民,政府也從各個面向的政策讓新住民融入台灣的社會。圖:宋佳景 攝

    女企業家評委呂腕菁說,透過這次的新聞評選,第一次專心了解新住民,政府也從各個面向的政策讓新住民融入台灣的社會,看到新住民孩子在維吉尼亞軍校學成歸國任職,移工明年也將有了移民身份,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新住民朋友的身影,他們已經是台灣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們也以新住民積極努力工作生活為傲,相信因著新住民的融入,台灣更具有世界觀與競爭力。

    新聞總評委,前中國電視台總經理 趙善意表示,新住民新聞,雖然主人翁是新加入的菁英、是新一代新台灣人、是新文化的融合。圖:宋佳景 攝

    新聞總評委,前中國電視台總經理 趙善意表示,台灣的媒體正徘徊在新聞轉型的十字街口,政治環境以及受眾價值觀的漂移所致;新住民新聞,雖然主人翁是新加入的菁英、是新一代新台灣人、是新文化的融合,在受到大環境的感染,新聞方向也難免追逐腥羶色、誇大權利義務的爭議。但是,今年突破百萬人的新住民,將會是台灣未來躍升動力的起點,內政部的標誌性資訊,當然是令人欣喜的新聞,也可以藉由新聞的選拔,重新讓全民關注新住民的影響力。賽珍珠基金會藉由「年度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活動邀請新住民代表、企業界代表、社會學者與傳播領域專家,共同評選出「2021 年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期望使政府及社會大眾,更聚焦關注新住民族群的聲音,以促進台灣多族群社會的融合與成長。

    嶺東科大新住民學生阮紅芬..等人,提供家鄉特色餐點,與會人員共同品嘗。圖:宋佳景 攝

    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對於新住民子女的教育環境亦日益重視。諸如大專校院特殊選才招生管道開始設置「新住民組」,提供外加名額給新住民報考。慈濟科大更在四技護理系提供50個四年全免費的名額給新住民學生,既不用負擔學雜費、住宿、伙食、服裝、實驗、教科書等費用,每月還能領5,000元的零用金,畢業後即可進入慈濟醫療體系求職,等於未來就業的保證,尤其只要成績排名達班上前10%,就能再領每學期20,000元的績優獎學金,條件相當優厚。顯見,新住民子女只要肯上進,還是有很好的求學管道,甚至比本地學子更具優勢的學習機會。

    2021年十大新住民新聞 評選結果

    排名 新聞標題

    1 徐國勇:新住民及子女破百萬台灣發展重要力量

    2 攬才專法三讀修正鬆綁申請永久居留限制

    3 國教署協助新住民在臺生活順利建置學歷認證服務

    4 新台灣之子楊清文 維吉尼亞軍校學成歸國授階任官

    5 新住民福利!設籍前懷孕生產遇急難可申請即時補助

    6 移工變移民拚明年拍板

    7 即日起開放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入境 中港澳皆適用

    8 逾20萬外來人換新式統證 移民署:便民友善不容卡關

    9 振興五倍券登場新住民與永久居留者逾15萬人受惠

    10 安心接種疫苗專案 逾期停(居)留外來人口超過3千餘人接種

    為配合賽珍珠十大新住民新聞徵選,嶺東科大特地全天候開放錢幣博物館,供到場來賓參觀[上‧下]。
  • 張秀如回鄉深耕「雅園溏」打造人文休憩空間

    張秀如回鄉深耕「雅園溏」打造人文休憩空間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佔地600多坪,室內外共250座位,由董事長 張秀如親自打造幼年舊居而成,結合展覽、有機餐飲,人文教學,新社區中和街「雅園溏」11日盛大開幕,並結合在地有機蔬菜製作健康餐點,開幕當天現場同步展出黃一(文棟) 《茶與藝術的對白》創作展,打造茶香與人文融合的藝術饗宴。

    藝術家阮玲[左]張秀如[左二]華巍總監賴慕芬[右二]壹元書院周蘭臻[右]。圖:宋佳景 攝

    張秀如表示,幼年父親在新社種茶,耳濡目染下,對茶文化情有獨鍾,深入專研學習茶道文化,並成立「雅園堂國際有限公司」,經營茶商品、茶器具、茶席美學及茶文化相關產業與活動等,五年來經營有成。為提供更好的服務,將社區中和街的兒時舊居重新整理,張秀如親自打造符合茶與藝術所需的空間;保留老宅種植4、50年的樹木,紫薇丶蘋婆丶龍眼丶荔枝丶芒果、肉桂等樹木,並運用鄰近大坑竹林人文氣息,充滿自然生態池塘串起全園區動線,故更名同音「雅園溏」呼應。

    張秀如回鄉深耕「雅園溏」打造人文休憩空間,11日開幕。圖:宋佳景 攝

    張秀如為配合茶席泡茶,室外另建了一座燒柴老灶,白色炊煙自兩支煙囪裊裊上升,特別有一種思古幽情的境況,三個灶口還用來炒花生或以普洱茶煮茶葉蛋,添增佐茶美味。「雅園溏」另一得天獨厚的天然湧泉,平均溫度攝氏21度左右,屬於冷泉,張秀如指出水質經檢測得PH值5.8弱酸性,堪稱美容級的優良水質。

    張秀如為配合茶席泡茶,室外另建了一座燒柴老灶,白色炊煙自兩支煙囪裊裊上升。圖:宋佳景 攝

    張秀如指出,「雅園溏」提供茶、香、花與書法等多樣課程,教室可以容納70幾人,園外專屬停車場可以停放50部汽車;每天皆有花藝、茶道、古琴、國畫、書法..等教學課程;開幕當日同步展出黃一(文棟) 《茶與藝術的對白》創作展,現任台中市墨海藝術協會理事長,黃一(文棟)另擔任江蘇省台灣小鎮美術館藝術總監,曾舉辦多次個展及參加海內外聯展,此次展出20件油畫及雕塑作品;黃文棟更於10月份開始,開課授課古法易經筋,分享70歲黑髮如壯年,強身健體的養身秘訣。

    「雅園溏」另一得天獨厚的天然湧泉,平均溫度攝氏21度左右,屬於冷泉。圖:宋佳景 攝
    「雅園溏」環境優美。圖:宋佳景 攝
  • 賴慕芬飛閱未來講座 馬賽迴旋 堅強優雅地轉身

    賴慕芬飛閱未來講座 馬賽迴旋 堅強優雅地轉身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賴慕芬飛閱未來講座 馬賽迴旋延續助人為樂的理念,期望分享自身經驗,幫助及鼓勵處在困境中的朋友,西川淑敏老師帶領「壹元書院」新住民朋友表演日本和服舞蹈,婉約優雅的舞姿搭相信能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

    用《我還能再做什麼?》療癒自己的賴慕芬,曾經也有跨不過的坎,曾經歷重度憂鬱的她曾在高鐵站撲倒在地,危難間腦海中「馬賽迴旋」的腳步聲,雖不是席丹,自己也堅強優雅地轉身! 賴慕芬,資深策展人,擅長透過跨界合作創造許多驚奇與感動,如2021年協助《林懋陽故居文化嘉年華》攜手西川淑敏舞踊知家策畫精彩活動,她並不遺餘力推廣在地傑出藝術創作,如黃文棟抽象藝術、紀向抽象藝術、曹天韻水墨畫、吳明錩竹藝等,為臺中藝文增添亮麗色彩。賴慕芬飛閱未來講座 馬賽迴旋11月20日於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登場。

    西川淑敏老師帶領「壹元書院」新住民朋友表演日本和服舞蹈。圖:宋佳景 攝

    長期擔任志工,協助單親、高關懷、中輟生許多弱勢生跨過低谷,賴慕芬2017年因尤英夫教授推薦擔任賽珍珠基金會策劃「全國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徵選」,觀察到新住民弱勢的艱難,於是在2019年創辦「壹元書院」公益課程,協助新住民學習各類專業技能。

    演講會場幾乎滿座。圖:宋佳景 攝
    賴慕芬[左二]與畫家曹天韻[左]、前國立歷史博物館主任秘書徐天福夫婦[右]
    賴慕芬與藝術家紀向。圖:宋佳景 攝
    賴慕芬與勤益科大陳湘湘老師。圖:宋佳景 攝

  • 資深策展人賴慕芬飛閱未來講座 馬賽迴旋11月20日登場

    資深策展人賴慕芬飛閱未來講座 馬賽迴旋11月20日登場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賴慕芬,資深策展人,擅長透過跨界合作創造許多驚奇與感動,如2021年協助《林懋陽故居文化嘉年華》攜手西川淑敏舞踊知家策畫精彩活動,她並不遺餘力推廣在地傑出藝術創作,如黃文棟抽象藝術、紀向抽象藝術、曹天韻水墨畫、吳明錩竹藝等,為臺中藝文增添亮麗色彩。賴慕芬飛閱未來講座 馬賽迴旋11月20日於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登場。

    賴慕芬曾經長期擔任志工,協助單親、高關懷、中輟生許多弱勢生跨過低谷,2017年因尤英夫教授推薦擔任賽珍珠基金會策劃「全國十大新住民重大新聞徵選」,觀察到新住民弱勢的艱難,於是在2019年創辦「壹元書院」公益課程,協助新住民學習各類專業技能。  

    用《我還能再做什麼?》療癒自己的賴慕芬,曾經也有跨不過的坎,曾經歷重度憂鬱的她曾在高鐵站撲倒在地,危難間腦海中「馬賽迴旋」的腳步聲,雖不是席丹,自己也堅強優雅地轉身!  

    用《我還能再做什麼?》療癒自己的賴慕芬,曾經也有跨不過的坎,曾經歷重度憂鬱的她曾在高鐵站撲倒在地,危難間腦海中「馬賽迴旋」的腳步聲,雖不是席丹,自己也堅強優雅地轉身! 賴慕芬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在絕境中面對自己,當天「壹元書院」新住民和服班學員現場演出,歡迎對藝文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本次演講賴慕芬老師延續助人為樂的理念,期望分享自身經驗,幫助及鼓勵處在困境中的朋友,並帶領「壹元書院」新住民朋友表演日本和服舞蹈,婉約優雅的舞姿搭相信能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11月20日活動免費參加,歡迎對藝文有興趣的朋友報名!

  • 第三屆鈴蘭通散步納涼會 壹元書院精彩快閃

    第三屆鈴蘭通散步納涼會 壹元書院精彩快閃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2021第三屆鈴蘭通散步納涼會於10月23、24日隆重登場,壹元書院和服班賴慕芬 周蘭臻 卞健文 張艷 愛瑪士《詹淑恵》鄭雪萍 呂腕菁 呂孟庭特地穿著日本和服精彩快閃,由中城再生文化協會與西川淑敏日本舞踊知家主辦,第三屆「鈴蘭通散步納涼會」延續去年大家耳熟能詳的表演團隊,今年更增加了新的成員。

    西川淑敏舞踊知家。圖/暢NEWS

    現場精彩的表演帶領我們一起穿越鈴蘭通,看見不一樣的風華,表演團隊有西川淑敏舞踊知家、月舞東方魅力舞團、沃 佛朗明哥 W.O Flamenco Studio、TTA Taichung Tango Academy 探戈、Midwest Jazz Orchestra、周子益Jerry Chou魔術丑劇。

    周子益Jerry Chou魔術丑劇。圖/暢NEWS

    西川淑敏老師表示,現在的中區中山路,在日治大正時期稱為新盛橋通,沿途豎立鈴蘭造型路燈,而有「鈴蘭通」別稱,是當時台中最繁華的道路,舊火車站行人出口就設於路的對面,第二市場正門也設於這條路上,新盛橋就位於現在宮原眼科前方,曾是東南亞第一座水泥鑄造橋,這條路見證台中百餘年的滄桑與演變。

    散步納涼會23、24為期兩天,活動以祈福與市集為主。圖/暢NEWS

    散步納涼會23、24為期兩天,活動以祈福與市集為主,還有大墩鈴蘭通啤酒節與上百家店家串連,並營造建立鈴蘭通街道整體視覺意象及節慶氣氛。民間團體與店家合作提振經濟,讓中區成為台中市無可取代的品牌。

    市警局在現場防範犯罪宣導。圖/暢NEWS

    鈴蘭通散步納涼會自2019年,由中城再生文化協會發起舉辦,以台中市中區的中山路為主要活動場域,串聯在地店家、創業青年與社區居民一同參與,結合西川淑敏舞踊之家團隊、街頭扮裝踩街遊行等活動,邀請民眾走入中區。

  • 墨海藝術協會2021國際藝術交流展大墩文化中心及小金門同步開展

    墨海藝術協會2021國際藝術交流展大墩文化中心及小金門同步開展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台中市墨海藝術協會《藝漾風采》2021年國際藝術交流展,9月25日分別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及小金門兩地開展,展出來自義大利、新加坡、中國大陸及台灣本地藝術家作品,包括油畫、水墨、膠彩、雕塑、攝影、書法等100多件,各國藝術家精彩傑作共聚一堂,堪為藝壇盛事。

    國際知名霍剛大師的兩件50號以上大作
    國際知名霍剛大師的兩件50號以上大作

    台中市墨海藝術協會理事長黃文棟表示,墨海畫會自2019年改立協會以來,即以「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為目標,擴大網羅各領域傑出藝術家參與,目前已涵蓋各個藝術類別,會員皆是各領域佼佼者,可說集各類藝術家精英於一堂。

    洪易美術館的洪易大師特別送來剛出爐的《無尾熊》以及大家都喜愛的《金錢鼠》喜氣充滿了整個展場
    洪易美術館的洪易大師特別送來剛出爐的《無尾熊》以及大家都喜愛的《金錢鼠》喜氣充滿了整個展場

    台中市墨海藝術協會致力於國際化交流,2019年改立協會後即受邀參加「新加坡2019國際國際論壇及國際藝術展」與「江蘇省美術館巡迴展」,都頗受重視及好評。今年墨海適逢成立20週年,為擴大與國際交流,特舉辦《藝漾風采》國際藝術交流展,邀請對象包括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新加坡國際文化藝術聯合會,以及義大利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PALERMO(巴勒莫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Napoli(那不勒斯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CARRARA(卡拉拉美術學院)等傑出藝術家,和台灣及墨海藝術家共同展出。

    新加坡大師黃意會展出的《紅土地》更是令人感動。
    新加坡大師黃意會展出的《紅土地》更是令人感動。圖:宋佳景 攝
    采泥藝術公司董事長林清汶[左起]、華巍藝術新聞創辦人賴慕芬、國際知名霍剛大師。

    此次國際聯展,洪易美術館的洪易大師特別送來剛出爐的《無尾熊》以及大家都喜愛的《金錢鼠》喜氣充滿了整個展場,采泥藝術公司董事長林清汶表示該藝廊提供國際知名霍剛大師的兩件50號以上大作,就是支持墨海畫會為台灣藝術的努力,華巍藝術新聞創辦人賴慕芬也表示能參與墨海畫會20年的國際聯展盛宴與有榮焉,尤其她最敬佩欣賞的國際藝術家之一新加坡大師黃意會展出的《紅土地》更是令人感動。

    華巍藝術新聞創辦人賴慕芬也表示能參與墨海畫會20年的國際聯展盛宴與有榮焉
    華巍藝術新聞創辦人賴慕芬也表示能參與墨海畫會20年的國際聯展盛宴與有榮焉。圖:宋佳景 攝

    黃文棟理事長特別感謝20年來支持墨海畫會的好朋友以及此次所有參與國際聯展的藝術家以及所有参與協辦此次大展的各藝術單位。

    黃文棟理事長特別感謝20年來支持墨海畫會的好朋友
    黃文棟理事長特別感謝20年來支持墨海畫會的好朋友。圖:宋佳景 攝

    邀請參與展出者有:

    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新加坡國際文化藝術聯合會、

    義大利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PALERMO(巴勒莫美術學院)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Napoli(那不勒斯美術學院)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CARRARA(卡拉拉美術學院)

    和台灣及墨海藝術家共計五十八位於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共同展出。

    展期:自2021年09月25 日至10月 6日

    地點: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

    展出作品有油畫、水墨、膠彩、雕塑、攝影、書法等,共計116件,皆系各國藝術家精彩之傑作,歡迎各界踴躍前往欣賞。

    參展藝術家 Participating Artists

    台灣:

    霍  剛、洪  易、許文融、林金田、劉作泥(廣福)、荀 武、姜震勇、

    黃文棟、林輝堂、吳榮宗、廖迎晰、邱悅慈、黃秋月、黃怡華、蕭志夫、

    葛映惠、紀肇聲、林育如、阮  玲、黃銘玉、林進和、許素娥、徐華嬬、

    黃騰萱、顧文華、郭美珠、徐兆慧、林依潔(勻豐)、李蕙瑾、姜  禹、

    林晉任、張若綺、王戴春滿、江宇(馮慧中)、廖芳乙、許璧翎

    大陸:

    封加樑、葛  震、譚雷鳴、張正民、王立科、吳维佳、胡俊杰

    新加坡:

    黄意會、鄧文章、莫夏玲、鄭劍峰、李海香、林保德、

    義大利:

    MARCELLO BUFFA、MARCO VICTOR ROMANO、GIUSEPPE DONNALOIA、

    PAOLO MANAZZA、VERONICA LONGO、CHRISTIAN LEPERINO、DAVIDE CIARAMELLA、GIOVANNI TIMPANI、FABIO SCIORTINO、MIRIANA  PINO

    策 展 人:

    義  大  利:GERARDO DE SIMONE

                     荀    武 Woody Xun

    南        京:張正民  Zhang Zhengmin

    新  加  坡:鄧文章  Teng Wen-chang

    總召集人:黄 一  HWANG Wen-Tung

    協辦單位:

    義大利: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PALERMO(巴勒莫美術學院)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Napoli(那不勒斯美術學院)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CARRARA(卡拉拉美術學院)

    南京:

    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

    新加坡:

    新加坡國際文化藝術聯合會

    台灣:

    洪忍文創美學

    采泥藝術公司

    華巍藝術新聞

    暢News TV

    台中市文教記者聯誼會

    █《藝漾風采》展訊

    一、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四)

    展期:自2021年9月25日至10月6日

    二、小金門列嶼文化館

    展期:自2021年9月25日至11月5日

    三、建國科技大學美術館

    展期:自2022年1月5日至2022年2月28日

    開幕式:2022年1月6日

  • 「壹元書院」參訪之旅-台灣人間國寶藝湛登峰

    「壹元書院」參訪之旅-台灣人間國寶藝湛登峰

    壹元書院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安排下,參訪2021年台灣人間國寶藝湛登峰重要傳統藝術,文化資產除了有形的歷史建物,無形文化資產更代表了臺灣的傳統文化與人文精神,在世代更迭與傳統技藝的傳承過程中,藝師時常與自我對話,不斷淬煉方成藝湛登峯的絕頂技藝。也傳承多樣化的傳統藝術、民俗等美學核心價值,彰顯臺灣文化的多元性及獨特創意。展望未來的文資保存,能回到民眾的生活,賦予文化資產新的生命,讓當代人可以藉此連結過去跟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