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珍藏文物風華》宗教古物展文化資產園區登場

在文化資產園區登場的《珍藏文物風華》宗教古物展

記者/葉志雲台中報導

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於台中市復興路文化資產園區舉辦《珍藏文物風華》宗教古物展,5月6日舉行開幕式,在古早留聲機播放悠揚老歌結合潭雅神樂隊演奏的優雅樂聲中,瀏覽古早時期鄉土生活的老家具、竹編花器、留聲機等懷舊器物,令人回味再三,滿懷思古之幽情。

宗教古物展會場並安排古早味的懷舊活動,有石臼搗麻糬展演,以及早期農村田間常見具人情味的割稻仔飯,用扁擔挑著盛裝飯菜的竹簍進場,供大家回味割稻仔飯的美好滋味。展場之外,並有「蚤物雅集」尋寶活動,現場提供攤位供玩家陳列及販售老舊蚤物、文創商品、手作精品與民俗技藝品等物,讓有興趣的民眾發掘及尋找古早物品。蚤物雅集活動為5月6、7日兩天,宗教古物展至5月14日結束。

搗麻糬展演
扁擔挑割稻仔飯

《珍藏文物風華》宗教古物展開幕式,由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理事長王宥勝主持,總幹事陳麗全說明展出內容;並邀請前文獻會第十任主委簡榮聰致詞。簡主委稱讚這次提供展品的收藏家,個個都是美學家,像有「籃王」美譽的前理事長王豐鳴,展示的大型竹籃,不但竹編本身呈現的編織之美,連銅器等配件也很精美,都是出自老師傅的好技藝;廖文彬會員所提供的78轉留聲機及比黑膠更早的唱片,還可以使用,實在珍貴;其他如木器、家具、刺繡丶八仙彩等等,也都非常精彩,可說是文化品丶歷史品丶藝術品,不輸博物館收藏,不僅是收藏家個人傳家之寶,也是台中市的傳市之寶。簡榮聰主委感性的說,看了這次的展示,他內心非常的感動,也要向學會成員愛鄉愛土的用心,表達敬佩之意。

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理事長王宥勝

現任中台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的張桓忠老師,也代表中台科大祝賀展覽成功。他表示,過去擔任民俗公園館長5年期間,與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互動非常密切,這次展覽相當精彩,文物保存得很好,收藏家的用心令人動容,期望更多人一起來參與文物保存的傳承。

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總幹事陳麗全指出,這次的展出,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其中精美雕刻古家具包括:「漢晉堂」提供的神明廳佈置,以最高禮俗宴王擺設宗教祭祠用的漢工體神桌、八仙桌、种神龕、薦盒、爐几、供盤、錫燈、柑阿燈等,皆是精品中的精品,搭配「蘭亭居」的財子壽繡布、雙邊盤龍柱、中堂太師椅的刺繡椅套,美輪美奐。

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總幹事陳麗全

古典老家具則以「羅古物」收藏最為豐富,包括八柱漢工體紅眠床、巴洛克化粧台、玻璃內畫書櫃、五斗櫃、上下合櫃等一系列的房廳布置,客廳擺設更彰顯了早期大戶人家的氣派身份。

八柱的紅眠床

早期廟會樂社會以輸人不輸陣的精神,彼此互拚陣頭,比如使用的六角雕刻紗(西)燈、六角三層花籃鼓架、雕刻封神榜鑼桿等物件,相互比精緻、比炫,這次由台北「華興社 」提供個人收藏展出,為先前宜蘭暨集堂音樂會使用之物。

古家具展示

「筊杯」是人與神溝通的橋樑,用來轉達神明旨意,一般所見都是木頭用料,這次邀請黃奕薰展出竹筊杯,他曾獲嘉義縣文資處文化資產技藝保存肯定殊榮,結合籖詩櫃系列,雖未能親眼目睹黃大師竹筊杯製作過程,也能感受其精湛的技藝。

竹筊杯展示

其次民俗畫作,有台灣本土畫家之稱的席德進,大量描寫廟宇角落、雀替、獅子、民宅太師椅、化妝台、木偶畫作等,民國72年出版的「台灣民間藝術」一書,曾帶動社會收藏風氣,並引起政府重視本土文物。學會會員曾瓊珠閒暇之餘喜繪周遭景物及家中寵物,當然也少不了其收藏的器物,包括小化妝台、花片雕刻品等,此次展出民俗畫作12幅,希望藉此推廣文物欣賞風氣。

其三留聲機年代,收藏家廖文彬喜歡研究比自己年紀大很多的黑膠唱片及留聲機,曾受邀在台南各咖啡廳、台中科技大學展出及演講,如數家珍般娓娓訴說早期年代歌星所唱的歌曲及內容,讓人猶如進入時光隧道,感受當時特殊的音樂旋律。

留聲機展示

最後竹籐編之美,是有「籃王」美譽的前理事長王豐鳴經典收藏,他一生投入竹籐編收藏,享譽海峽兩岸,大陸浙江官方曾派員來台收購他的精美竹籐編,但未割愛,他一心想在台灣成立博物館,守護竹籐編的苦心,令人感佩。

「籃王」前理事長王豐鳴展示竹籐編

台中市民俗文物學會創立已有25年,係由一群懷抱鍾愛鄉土文物熱情的文化青年所組成,如今會員多已成了大叔級;20多年來,仍一本初衷,持續不斷的舉辦文物展覽,辦理民俗推廣活動,更是不遺餘力。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