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萬和美展3/26頒獎暨開幕茶會

記者/葉志雲 台中報導

台中市萬和宮、萬和文教基金會主辦的第15屆萬和美展,3月26日上午10時舉行開幕茶會暨頒獎典禮,獲得西畫類及攝影類第一名的江翊凡、陳麗玲,將分享創作與得獎心得。

萬和宮董事長蕭清杰說,入選以上的48件作品, 至5月21日在萬和文化大樓五樓麻芛文化館「創意藝廊」展覽,並於3月26日上午10時舉行頒獎及開幕茶會。

第15萬和美展經過評審,西畫及攝影類前三名各一人,優選合計6人,其餘36人為入選。前三名與優選頒發獎金,入選贈送紀念品。

第15屆萬和美展,各類組前三名及優選:

西畫類:第一名:江翊凡。作品「光.祖靈的歸宿」,獎金3萬元;第二名邱巧妮。作品「留存片刻—眼底城市III」,獎金2萬元;第三名鍾宇傑。作品「味道」,獎金1萬元。

優選4人,每人獎金6千元:郭惠蘭(作品:無塵)、何昱琦(植現)、盧來全(朝陽)、劉佩怡(平淡的幸福)。

攝影類:第一名陳麗玲。作品「做紅龜粿」;第二名涂臻宜。作品「童趣爆米香」;第三名鄭秀名。作品:「養鴨人家」。優選2人:何永順(曬筍乾)、林翠芳(編織)。

西畫類第一名的江翊凡,目前就讀台中教育大學,他述說得獎作品「光.祖靈的歸宿」創作理念說,是紀念他外曾祖母所畫的作品。坐在椅子上,年邁的老奶奶、他的外曾祖母,是身上流淌著賽德克族血統的原住民。夕陽西下,七色光芒就如七色彩虹投射在她身上。外曾祖母知道,那是祖靈為她鋪上的一座彩虹橋—「歸來吧,歸來吧。祖靈在彩虹橋上迎接妳的歸來。」這道餘暉之光,靜靜地牽著她走向祖靈的懷抱,也靜靜地帶著她離開人間的世俗。江翊凡強調,將畫作命名為「光.祖靈的歸宿」,訴說一段原住民族對於信仰忠貞不渝的感人故事。

評審蔡正一評語指出,作者以水彩技法的表現,在西畫部門,獲得評審青睞—第一名,實屬難得。畫面的場景以巷弄為基底,陽光斜射,瀑曬場景及人物上,呈現出光影之節奏及動能;人物刻劃細微,歲月的痕跡,表現極佳。水彩技法純熟及感情流露豐盛,實屬佳作。  

攝影類第一名陳麗玲,提到作品「做紅龜粿」的創作理念說,紅龜粿不只好吃,更具有很多意義:紅色的外表象徵著吉祥,粿的圓形則是團圓和氣的象徵,龜甲圖形代表長夀、吉祥、富貴的涵義。除了拜拜;祝夀慶生時,紅龜粿也可以用來祝福長輩長夀健康,或是在生兒育女,節慶等喜慶,分送親朋好友。

隨著時代演變,工商社會人們的分工,這種傳統美食的製作也慢慢退出一般家庭日漸不見。記錄統技藝是很多攝影人的共同心願,希望透過鏡頭能將沒落的傳統技藝給予新的銓釋和記憶。

評審評語指出,做紅龜粿在兒時,過年過節時常可見,但隨著时代演變,工商社會較為繁忙,現在多半買現成,一般家庭較少用灶做粿了。這件作品,充份描寫出用灶蒸粿,期待年節來臨的歡樂景象。不僅喚起許多人的溫馨回憶,且整幅作品主題突出,構圖佈局均是極優之作。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