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島藝術園區「新勢美展」藝術講座 邀專家暢談NFT虛擬藝術世界及著作權

左起王瑋名博士、吳宏亮博士、主持人藝術家許璧翎和群島藝術園區創辦人郭永芳在演講會場合影。

記者/葉志雲 台中報導

數位化時代來臨,台中市群島藝術園區為讓藝術界趕上時代潮流,同時兼顧藝術品數位化可能衍生的法律問題,配合正舉辦的「2022新勢美展」,9月17日推出兩場講座,邀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助理教授談「元宇宙與NFT的虛擬藝術世界」,以及德律國際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所長吳宏亮博士演講「藝術與法律 – 從著作權法的面向看」,吸引40多位藝術家及印刷丶3D業者到場聽講,並就實務問題交換意見,讓與會者收穫滿滿。

群島藝術園區創辦人郭永芳董事長表示,一般美展都單純展畫,並未對於畫家常會碰到的實際問題提供釋疑及解決之道;他有感於科技發展快速,藝術界可能面臨的狀況會愈來愈多,諸如藝術市場和著作權等法律問題,希望透過講座,讓專家與藝術家面對面,彼此討論,相互交流,讓藝術市場未來有更良性的發展,同時減少訴訟案件的確強發生。

郭永芳董事長指出,近年來數位藝術結合NFT(非同質化代幣)在全球藝術界掀起熱潮,然而大多數人對於NFT都還很陌生;此外,藝術品數位化衍生出的法律問題,也讓許多藝術家為之卻步,然而藝術品的數位化已是時代的潮流,搭上數位平台可以讓藝術品走向世界舞台,這是一個通往充滿機會的藝術新世界,但也會是個充滿競爭的競賽場,為了讓台灣藝術圈能夠迎頭趕上時代的潮流,群島藝術特別邀請到兩位分別在數位藝術與著作權領域的專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為大家做精闢的介紹。

2022新勢美展講座,由藝術家許璧翎主持,包括資深藝術家張淑美、趙宗冠、前立委李明憲、前台中市文化局長林輝堂、台中教育大學教授魏炎順及群島藝術園區創辦人郭永芳等都全程聆聽。

現任高師大美術系助理教授的王瑋名,為亞州大學創意設計學博士,本身也是藝術家。他指出,NFT一詞,幾乎席捲全球數位科技與藝術設計圈,甚至會改變未來,是否可以投資或參與?值得注意,也需要認知。

王瑋名表示,未來世界究竟如何?元宇宙到底是什麼?相信10年內,服務型機器人一定量產,50年內仿生機器人一定非常擬真,立體投影全像手機、VR虛擬實境、AR擴充實境、MR混合實境等等,都會廣泛運用在生活中,而出現真真假假,例如:今天身體不舒服,上整天班回到家,卻沒有人認出,其實你是派出仿真機器人替你上班,你只是透過機器人視角和同事應對及工作。假日你透過虛擬設備,下一秒遊玩巴黎鐵塔,點一份左岸咖啡,隨後家中設備沖出一樣的咖啡,或機器人外送員送來一模一樣的餐點,甚至到寺廟拜拜、火星探險,一切宛如真實,而不必出門。

王瑋名指出,當你在虛擬世界出現,總不能天天穿一樣的衣服,所以要購買新衣服、個人行頭、家具、汽車甚至地產,而這些都有人在做了,LV賣虛擬衣服、Gucci賣數位包包、紐約的虛擬房地產公司Republic Realm在2021年底宣布,已透過「虛擬世界」平台The Sandbox,以43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2042萬元)買下數位土地,創下虛擬土地紀錄新高。就像真實世界,你也可以自己做衣服,但買的比較流行時尚,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會3D建模,而這些虛擬物件都以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質化代幣或稱不可替換代幣)的形式交換(買賣)。

王瑋名指出,虛擬數位貨幣最早就是比特幣(BTC),起源是日裔美籍中本聰先生(至今本人未出現承認)於200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訴求。其一、全球比特幣不可多於2100萬個,確保不會通膨。其二、貨幣去中心化,主要去政府發行化。其三、全球通用。其四、真實世界中錢幣由A到B到C,沒人會想知道,但虛擬貨幣需進行加密紀錄,如此就產生所謂區塊鏈(群組),交易過程透明化,加上不可修改等特性,也就沒有偽幣。其五、進行紀錄的人,可以獲交易手續費(分紅),這就是所謂礦工,因為可以分紅,所以才有挖礦一詞。以上就是簡單的概念。

王瑋名表示,NFT是一串數位密碼,簡單說就是一個證,而NFT一開始就以數位畫作、數位設計圖、數位聲音、數位遊戲進行交換(買賣),進而延伸至其他虛擬商品,並且改以不同市場(仲介網站)來進行NFT的交易,而非礦工紀錄,重點是你代換(買到)的藝術品往往只是數位所有權,你拿不到真品,或許根本沒有所謂的真品。

王瑋名特別介紹幾項NFT最熱門人、物:

一、現年40歲的美國數位藝術家比普(Beeple)本名邁克・温克爾曼(Mike Winkelmann)於2007年5月1日網上發表新作《Everydays每一天:前5000天》,然後至今每一天都創作及上載一幅新的數位作品,於2021年2月佳士得將這些作品合而為一,3月11日以NFT賣出,折合美金為 69,346,250元成交(19億台幣)。而他另一件短短10秒的數位影音作品,「十字路口(Crossroad)」與2020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主題有關,在2020年10月以6萬6666元6角6分美元賣出,賣家於2021年2月底又以660萬美元轉售,短短數月價值翻了100倍。

二、其它最熱門藝術品有:加密龐克、無聊猿等,一個數位小小頭像,身價都至少1萬美元以上;而歌星林俊傑也宣稱買下一個無聊猿頭像。

王瑋名指出,目前最熱門交易市場(網站),如OpenSea,HTC也於前不久宣布要布局NFT。而到底是否可以進場買?以藝術家立場,若交易成功可以打開知名度,但作品被不斷複製與取得。投資數位錢幣就像股票一樣,是否也會有崩盤的一天?就有專家預言比特幣或被NFT取代,而以天價買到的作品,別人也可以在網路取得,如被他國複製盜用,根本很難知道,如何處理?科技來自人性,元宇宙的世界卻絕對已超出當下你我的想像。

第二單元的演講,由現職德律國際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所長及東海大學法律系兼任助理教授的吳宏亮博士主講「藝術與法律 – 從著作權法的面向看」。演講者吳宏亮所長為東海大學法學博士、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產權碩士、中原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分別講述著作權的基礎概念、著作權與商業利益、著作權的規範與限制、著作權與公共領域等內容。

與會藝術家聽講後,對於著作權最大的心得是,很多藝術家不知道,本身擁有著作人格權,賣畫如未特別標註,藝術家依舊保有作品本身的著作權;收藏者買到作品,也只是物權而已,除非有載明連著作權一併讓予,否則依法不能重製。而且,藝術家身後,子女還享有50年著作權。

網羅中部地區112位老中青優秀在地藝術家作品參展的「2022新勢美展」,9月18日下午兩點半舉行一場盛大的開幕式,除原作在西屯區景薰樓國際藝術集團333畫廊展出外,另外透過數位化輸出製作的微噴藝術品,則在西屯區群島藝術園區舉行微噴作品展。參與的藝術家今天在群島藝術園區合作揮毫,共完成8件60號作品,兩張已售出,其他6幅將徵求企業家認購,每售出一幅,由主辦單位捐出50件噴畫,為向這兩年多來站在第一線辛苦防疫的醫生和護理人員致敬,將於10月1上午10點起,供醫護人員憑證件領取,每人一件噴畫,預計有300件,領完為止。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